返回

第七十九章:高晋阳的父亲,东瀛的故事(求追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九章:高晋阳的父亲,东瀛的故事(求追读) (第3/3页)

 高晋阳马上拿出了第二件礼物,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铜炉。

    铜炉平口外侈,收颈,鼓腹圜收,足根部有如意头装饰,盖钮为一硕大的狮子造型,神秘生动,周身沿饰一周莲瓣纹,器形古拙周正,表面铜质精细,犹如婴儿的肌肤,上面还闪着一点点的金光,看上去给人一种浑厚古朴的气。

    看到这铜炉,楚昂瞳孔一缩,“宣德炉!”

    宣德炉,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它有特殊意义,因为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朱瞻基甚至亲自督促下,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与工部侍郎吴,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整个制作过程,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次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直到朱瞻基满意后方准开铸。

    它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又由皇帝曾亲自督促,这放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而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只不过宣德年制造的宣德炉间一共只铸造出三千座香炉,此后再也没有出品。

    宣德年间制造的宣德炉,如今难以寻踪,市场上流通的香炉虽也被称为“宣德炉”,事实上大多为后世仿品,不过即便是仿品也有很多天价之物。

    就比如崇祯年间的“冲天耳金片三足宣德炉”与顺治年间制作的“大鬲宣德炉”分别在拍卖行拍出了1500万与660万的天价。

    老人微微颔首,对楚昂的越发欣赏了起来,毫不吝啬的夸奖道,“楚嘉良的手艺总算传了下来!”

    求收藏,求推荐,生活不易,扑街叹气,害!!!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