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一章 拔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一章 拔刀 (第2/3页)

羌,汉廷准备恢复北地郡,但黄巾起义爆发,中原大乱,边地亦随同失手,北地郡郡治富平县遂落户于左冯翊,沿至后世。

    西套上只留一座座残破城池。

    “富平城数千守军,有不少汉人。”斥候犹犹豫豫道。

    汉人?杨峥略感诧异。

    不过想想也正常,从东汉中期起,雍凉就没平静过。

    董卓、郭汜、李傕、马超、韩遂等人此起彼伏,战火不断,关中的百姓向草原逃窜很正常。

    中土强盛时,转化胡夷,但中土虚弱时,被转化的就是汉人了。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从地缘上看,河湟、河西、河套是农牧文明交汇之地。

    但凡这种地区,为汉人所占,则汉强,为草原人所占,则草原强盛。

    辽东也是如此。

    东汉以豪强立国,对开边拓土没有兴趣,对内卷的兴趣更大,圈禁土地人口,显然比提着刀子跟外人玩命要轻松,收益也大。

    东汉朝廷于是采取折中办法,不打了,内迁,效果也还行,很多部族都完成汉化。

    魏武分匈奴为五部,河东几县的匈奴实际上已经编户齐民,居汾阳、祁县、隰县、忻县、文水等地,与汉民一样赋税服兵役,但河套地区,掌控力越来越低,草原部族与本土羌人连成一片,实力大涨,一部作乱,诸部紧随。

    汉廷与曹魏都能镇住场子,问题不大。

    问题是东汉以来,中原其实一直在衰退。

    司马家别说河套,连河西都镇不住了,一个秃发树机能,把司马家掀的底朝天。

    至司马晋立国,连关中都大叛乱。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

    河套在后世被称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阴山挡住了草原的风雪,贺兰山挡住了大漠的风沙,其内河道交叉纵横,土地肥沃。

    这么好的地方,留给他们实在可惜了。

    正是因为鲜卑、匈奴、羌胡人的过度放牧,才让河套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找到了鲜卑人的大本营,就意味着他们跑不了了。

    “彭族长,依你之见,此战该如何打?”杨峥目光转向彭护,专业问题还是要问专业人士。

    彭护一脸忠厚状,“属下认为,贼众弃城不守,退至北面高平川,定是想与朔方等地鲜卑羌胡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