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赵王不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赵王不允 (第2/3页)

事力量的强大才能应对外力带来的冲击,千百年以后,人们崇拜的英雄也该是那些战场挥洒的热血的将士,而非是一些跳梁小丑。

    赵雍想要的是一个以军功为傲的国家,一切的经济发展都是为战争服务,只有军事力量的强大才能应对外力带来的冲击,千百年以后,人们崇拜的英雄也该是那些战场挥洒的热血的将士,而非是一样难尽。

    战乱或许让世人们惧怕痛恨武人……不过赵国的军队还好,以严法而治军,以严律而训军,这样军纪才能严明。乱世之中以仁义治国纯属是个笑话,人性本恶,本自私,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都是约束。只有严法,让人内心深处的恶感到恐惧,方能约束。

    仁义只是束缚底层民众的一种手段,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最先要做的便是‘弱民’。但此弱,非彼弱,而是驾驭,即剥夺、给予,使他们畏惧、王权想要他们畏惧的东西。

    仁义只是束缚底层民众的一种手段,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最先要做的便是‘弱民’。但此弱,非彼弱,而是驾驭,即剥夺、给予,使他们畏惧、王权想要他们畏惧的东西。

    ……赵国职业军士并非是农奴一般的底层民众,而是赵国各郡县素质较高的青壮阶层。身高、力气、年龄、技能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甚至不少职业的军士还认识字,这些人稍经磨练之后,便可委任于底层之军官。

    虽然职业军人人数的占比,在赵国并不多,只有大约八万人,但屹然是赵军战斗力的保障。

    人数更是高高凌居于列国的首位。

    据都察院的消息,传统意义上的三大强国秦、齐、楚,他们虽然号称带甲五十万,但职业军人往往不足十分之一。

    尤其是楚国,看似土地广袤,但大部分却是废地。莫说汲取资源,只要不浪费资源去平叛楚王都要烧高香了。

    国策、变法是一点,更重要的是远超世人的眼光。

    职业军人不需要种地,他的使命就是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就搞军事训练,赵国需要花很多钱来养这些步骑,但对此时的赵国来说这并非多大的难题。

    为了避免走上魏国武卒的后,赵国进行了两手变动。

    其一,便是彻底!改革军队和爵制,以军功爵位制激励赵军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普通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因为战斗的功能改变命运。

    其二,便是经济方面,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赵国新制定的各项法令亦皆以军事为优先,大量的社会资源向军队倾斜,最近吞并二胡、攻中山一战中,赵雍还赏了将士大量钱财。

    依户部的统算,以赵国而今的岁收、支出比例,赵国的职业军队至少可以维持在十万至十二万之间。

    也就是说赵国的战争潜力还没有完全达到上限,随着土地的扩张,和废田的开垦,这个人数还能不断上升。

    赵军的形象,再一次刷新了列国的赵国新的认知……

    大道两旁被堵塞逗留了一些过路的庶民小娘小媳妇,见到队列里的将士,很多小娘面有桃花之色,在那兴奋地观看。

    列国使者们更是心下暗慎:世上的男丁,高矮胖瘦都有,这些赵国的将士却皆是清一色的青壮,甲胃齐全,战斗力得多么强大啊。

    大道商居门策,秦相张仪目光紧紧盯着这支衣甲鲜明的劲旅,直至他们行出视线之外。

    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张仪却是未动,目光一眼瞅着城外。

    半晌后,几辆华丽的马车从城外驶入他的视线,车队的两侧还拱卫了不少士卒。

    张仪对着一侧陪同的赵国官吏揖了一礼,不动声色地问道:“烦问大夫,那些是何人?”

    官吏一脸受宠若惊,也未多想随即回道:“燕国宗室,燕王后和燕太子。”

    燕王后,燕太子!

    “燕国宗室,为何会出现在邯郸啊。”张仪一脸疑惑道。

    “秦相有所不知,伪燕王姬歇无道,为夺王权,引齐军攻破了蓟都。燕国宗室皆知吾王仁义,特来邯郸避难。”官吏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