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二章 魂兮归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魂兮归兮 (第3/3页)

  且今日之秦对于赵,在地缘地势上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上郡在赵,不在秦,黄河也成了赵国的内河,赵军若真想攻秦,顺上郡南下入关即克,转瞬便可兵临咸阳城下……若非要说秦国对赵国的优势,那便是赵雍的心理吧。

    而且这次秦国对于巴蜀的觊觎,恐怕也是,走的一步错棋。

    秦国于巴蜀也不像赵国于中山。

    赵国吞并胡人、中山,可以说是,提前多年便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推行胡服骑射、积极吸纳戎狄内迁之民。从政治层面、心理层面上认可了戎狄风俗民情,这是民族认同感。方才有一战功成。

    而秦人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虽然具备了天时,但地利和人和一样不沾边。

    换句话说,秦军就算攻陷了巴蜀,也是武力上的征服,肉体上的压迫。

    而有压迫,必然会有反抗。

    其巴蜀之民从于秦,肯定也不会像中山之民从于赵一般,认同秦国。

    反而是内乱不断。

    到了那个时候,秦国还有多余的国力去平乱巴蜀吗?

    内乱不断的巴蜀,对秦国来说便不再是一块美味的糕点了,反而是一块烫手山芋。

    说不准最后巴蜀之地,反而会把秦国拖垮,最后成为他人的嫁妆。

    赵雍瞬间茅塞顿开,随即道:“传书于安平君,可收下秦国送来的礼物。我赵国愿意同秦国结盟,共行大义逐齐复燕。”

    肥义欣慰拜道:“王上圣明。”

    赵雍道:“肥师早些歇息,明日一早还得行军。”

    “喏。”肥义拜退离帐。

    ……

    月转东头,燕王后的寝帐内。

    伯赢的眼帘都快睁不开了,赵王居然还没来,她心下不禁揣测,难道气血方刚的赵王竟是个仁人君子?伴着复杂的情绪,美目沉沉地合上。

    ……

    ……

    ……

    九月既望,黎明时分天空中忽然飘起了丝丝细雨,秋雨渐冻,寒彻人心。

    槐水河畔的赵军大营,天还没亮就响起了阵阵号角声。

    伯赢睁开模湖的双眼,她感觉自己才刚刚睡下。

    秋风吹动风番,秋雨绵绵滑落,草木枯黄,北雁南飞,旧人不归。

    赵国大军向东跋涉十里,便没有着急南下,而是进入了鄗城。

    此时鄗城中央大街,两边屋檐下,站满了围观的百姓庶民,雨地里还有许多打着伞的官民。

    城门口,一群群气势森然地士卒正在列队通过,他们神色肃穆,整齐地脚步声连绵不绝,外城内,稀泥污水被踩得遍地飞溅。

    前行的队伍驶过,身披甲胃的赵雍从乘舆上缓步走了下来,一侧的亲兵马上打开伞遮在他的头顶。

    赵雍摆了摆手,沉声道:“把伞拿走。”

    迎接的文武官吏、百姓见到王上下车,纷纷跪地拜倒。

    队伍的前方,正有几个巫祝跳着形式古怪的舞蹈。

    这时从城门口进来了许多挂着白幡、放着棺木的马车骡车。

    赵雍吐出一口白雾,弯腰向着车队深深揖拜行了一礼。

    身边的将士、以及迎接的官吏、百姓们,也纷纷对着车队行拜。

    车队缓缓通过城门,赵雍站在森凉的雨水中,久久不动。雨水很快淋湿了全身,发髻上的积水沿着面颊不断滑落,丝丝痒痒的感觉,但他强忍住没有动弹。

    街道上,不少庶民都在悲声痛哭。

    或许,死去的将士里面就有他们的丈夫、他们的父亲、他们的儿子。

    这种情况,没有人说什么,没有什么不应景。

    气氛说不出的肃穆,天地间只充斥着晦涩难懂地祭语,和呜咽地悲戚。

    这些战死的赵国将士们皆是为了他这个王的野心、为了赵国的强大。赵雍给阵亡将士的尸体弯腰行礼、给他们礼遇,以及抚恤他们的家卷,他觉得都是应该的。

    虽然不能为所有的将士收尸,却无疑是做了很好的表率。

    城中甚至有不少的中山人、胡人,他们也在痛苦悲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