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身不由己 (第2/3页)
俗,使之淫行、暴戾、骄横、放纵,弃大义而识小利,不行明君之道。使其因个人喜好而赏罚功过,无功而封爵,未劳苦而受赏;高兴则开释有罪,愤怒则滥杀无辜。以国之法令而谋求自身之利,弃用能臣而自以为是。求繁于无用,迷信于占卜。使其远离高义忠臣,自从于心腹佞臣。善谋者,根据其人其事,用财货,贿于敌国君主亲近之人,以行贿的手段堵塞他们的反覆其口。使他们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离间敌国君臣,使其君主失去接通、任用忠臣的门路。
所谓战克者,乃其国家已经因计谋,而导致空虚破败,时机一到,方用兵而攻之。昔年勾践就是用此法而灭亡吴国;楚国用此法而占领陈、蔡;乃至晋之赵、韩、魏三国用此法而使智氏灭亡;韩国用此法而攻灭郑国,占据东方之地。
所谓战克者,乃其国家已经因计谋,而导致空虚破败,时机一到,方用兵而攻之。昔年勾践就是用此法而灭亡吴国;楚国用此法而占领陈、蔡;乃至晋之赵、韩、魏三国用此法而使智氏灭亡;韩国用此法而攻灭郑国,占据东方之地。
当今之世讨论兵法,皆以为强大者必胜,弱小者必灭。如此说来,则小国之君从无称霸为王者,而万乘之主、大国之君则从无败亡者了。昔日夏大而汤小,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吴强。这就是所谓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这是阴符之法,夜行之道、大武之类也。而观之当今中原之战,常有的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却仍然未能致胜。若以结果来计算,常常得不偿失。
是故圣人昭然独思,猩然独喜。如果耳闻金鼓之声就希望建立军功,目见旌旗之色就希望陈兵布阵,手握兵刃之柄就希冀投入战斗,出兵进击就希望获取胜利,那亡国也。以主谋略、以从兵胜,这才是先主襄子灭亡智瑶的方法。”
庞煖侃侃而言,赵雍不禁在一侧陷入深思。
他隐隐听闻庞煖有一师,原以为只是一山野道人,不想其还有兵家之能。
庞煖此番言语,不仅仅包含了兵家之道,更有隐喻兴国之道。
其师,真乃大才也。
身旁众将皆为帝国高层,其‘孙子兵法’他们可谓是耳熟能详,但对其行兵之道,却不尽其用。
今日得庞子兵解之道,可谓受益匪浅。
“武阳君之言,真乃善之善者也。”赵雍突然笑道。
众将反应过来,对着庞煖恭敬揖拜一礼。
庞煖忙道:“臣之言,乃师教之。当不得王上称赞。”
赵雍摆了摆手,转而对廉程道:“卿为邢襄郡守,暂时先别急着修建船坞,只需把控好滹沱一线便可,待北疆乐池的消息,再行动作。今邢襄百废待兴,卿还需勉励。”
廉程拜服道:“谨遵王命。”
廉程话音刚落,营外忽然奔来一骑,直冲中军河畔而来。
武将下马,朝赵雍执军礼道:“禀王上,燕国使团已至营外,使臣苏代于营外求见,并带着燕国宗室!”
赵雍微微颔首。随即对身旁的众将道:“随寡人一同去迎接燕国王后。”
众将不敢有疑:“喏。”
赵雍亲迎,其实有点不合礼数。
但这也代表着赵国对燕国宗室的看重。
此时燕地已为齐国牢牢把持。齐王见赵国欲插手燕国内政,与齐国为敌,自然不愿意。便派遣精锐的齐军,意图在本土之外,借掠夺燕国的军备潜能与赵国决战。
赵雍自然不愿意把赵国的主力部队投入到与齐军的战斗中来,更不愿意为燕国损害赵国的实力。
而今,齐、赵双方算是进入到了相持状态。
但赵雍却等不及,想先下手,以打破北地的平衡。
因此,赵国急需要第三方势力的加入,以打破燕地的平衡。
燕国宗室便是最重要的介子。
赵国君臣遂来到行辕门口……槐水东畔。赵国的大军驻扎在离房子城东南的五里处,离鄗城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