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战争的泥潭 (第2/3页)
首先内阁制的设立,代表着赵雍将王权下方、分摊,在这个大争之世,更能激发有识之士的斗志。
最重要的还是,权利的分撒,较于相权,内阁的权利虽重但无疑更加分散。就政治体系而言,内阁制只是代替君主执行政治上的部分权力,并没有像相权那样,与王权分庭抗礼,甚至是影响王权。内阁制只是官员和统治者之间的纽带,它的权力,都是统治者赋予的,所以说,一旦统治者想要拿回来,内阁制就只能无可奈何了。
更不会出现向后世那般,相权与王权的争斗。
大司马是赵国本来就有的职位,其职责便是掌管赵国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赵雍决定,依旧由定阳君肥义所担任。
大司徒与御史大夫为新设官职。
赵国虽有司徒一职,却从未设有大司徒。
大司徒的职责也与寻常意义上的司徒完全不同,其实与相邦仿若,但其直属权利却被御史大夫所分散。
御史大夫,其职责便是代表王权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其职权此前一直便为相邦所属。
此外御史大夫还添监察百官之责,相当于是将韩国的术制也融合其中。
大司徒由安平君赵成所担任,御史大夫由武安君苏秦所担任。此外废除司寇和旧有官职,并与六部之中,新设御史台,都察院并入其中。
《吞噬星空之签到成神》
而六部尚书则由赵雍所直接任命,六部之命直接服务于王权。
其二,实行新的军制制度,加大耕战的力度:新增设大将军(职称其责同大司马)、骠骑将军(统领全国骑兵部队)、车骑将军(统领全国战车部队)、卫将军(掌管宫廷禁军)。
外设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其爵位仅次于上卿。
外设四征将军、及众多杂号将军、偏将军。
肥义兼大将军、庞煖为骠骑将军。
其三,赵国将彻底实施郡县制度:赵国全境分七郡:上郡、太原郡、上党郡、代郡、九原郡、雁门郡及邯郸内史部所在的平原政治中心。
雁门、九原包括了楼烦和林胡等水草丰美的故地,意味着那里即将成为赵国的版图。
七郡下辖共计一百零五县。
思想守旧的顽固派,自然是有的。但上次胡服骑射他们没能阻挡住,此次的国政新制又如何抗拒?
顺势而为,政令一经颁布,新制的实行,迅速推行于整个赵国。
……
赵国的此次改革,似乎并未在华夏列国中引发多少浪潮。
只因,列国的步伐,此时已经完全陷入到了战争的泥潭之中。
这个夏日注定是多灾多难的。
……
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田辟疆趁燕国内乱插手于燕国内政,不成想刚刚拿下燕国的下都,便迎来重锤一击。
齐军北渡涞水之时,被燕国的新相子之,趁夜伏击,一战折损将士数万,大败而归。
燕太子哙击退了齐军,遂在燕国众臣的拥护下登上了燕王之位。
眼见齐军溃败,‘伪燕王’姬歇,立马便逃出了蓟都,几经辗转,才逃来临淄避难。
临淄王殿内,齐王田辟疆热情招待了‘被逼走’的燕王,面对这位落魄燕王的哭诉,田辟疆当即慨然允诺,宁损国力也要秉持‘正义’。
齐国将再度调谴大军,势解燕国之难。
待姬歇退去,齐相田婴,立刻满脸不解地对着上首的齐王问道:“臣弟不明白,王上为何会再度允诺这亡国之君?”
“卿以为寡人该怎么做?”田辟疆道。
“王上若真有心,为何要把匡章将军从前线调回?否则我齐军如何会败在燕军手中?三万齐国儿郎平白葬送异乡。”田婴道。
田辟疆摇了摇头,顾自看其手中的简报,没有回答对方。
田婴还欲再说些什么,却被身旁一个十余岁的少年扯了扯衣袖。
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