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七章 难以遏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七章 难以遏制 (第3/3页)

交好,并无嫌隙。此次燕国出兵本就是为三晋所胁迫,心不甘、情不愿的,且今日燕国国内局势混淆,臣愿前去一试!”

    “卿不惧死?”嬴驷眼神微凝。

    “只要能劝说燕军退兵,战机便到。五国合纵联军定能顷刻间分崩瓦解。为大计谋,臣向来是不惧死的!”张仪面色毫无波澜道。

    “哈哈哈哈哈!好,不愧是张仪,寡人果然没有看错汝。明日一早,寡人与卿共赴函谷。”嬴驷骤然大笑道。

    张仪面色一变,顿时急道:“臣可赴险,王上万万不可。而今咸阳城内人心惶惶,此时王上若离都……”

    嬴驷抬手打断他道:“相邦勿要多言,前线战事不定,咸阳城内便一日不定……亲临函谷更能激发我秦军将士的斗志,寡人深思遂决!”

    ……

    函谷关前线,赵军到来的第二十三天,敌我双方依然是一箭未放,相安无事。

    三晋的将士似乎也都已经习惯了这战前的宁静,军心并未出现任何浮动。毕竟联军的军粮还算充足,反观龟缩在函谷关内的秦军,怕是不怎么好受。

    赵军的军营内,藩篱、箭楼、茅厕、壕沟早已经修建好了,而今每个大营外还囤积了大量柴禾和石炭(煤)。

    进入十一月后,这关中的冬天与邯郸也相差无几。北风一吹天气愈发寒冷,幸好有充足的燃料。将士们把柴禾石炭供给各部,毡顶帐篷内昼夜烧炭,大伙儿都不想出门。赵雍入睡前把自己吃饭的铁盅盛满水放在帐外,第二天起来看,一夜便已冻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天色阴沉沉的,雪却一直未曾落下。

    又两日,公孙衍突然有了动静。一大早,便有侍卫前来禀报,说魏、韩两军的主将于帐外求见。

    众人同赵雍见过礼后,公孙衍当即说明了来意。

    如今两军已经相持两月有余,眼见燕、楚大军将至,且因天气渐寒、河水也开始进入枯水期,公孙衍的意思是先把门水河南岸的秦军门牙给拔掉。然后再沿着门水河修筑工事、浮桥。

    “不用攻关?”赵雍径直说道。

    公孙衍沉思了片刻,回道:“外臣以为,攻关还需等燕、楚。”

    赵雍见三晋众将皆无意见,就连前些日子一直请战的韩悦也是一副唯命是从的模样。无奈道:“寡人无甚异议,诸位既无良言,那便依犀首之策。”

    众将遂作揖拜别,回营集兵做准备。

    秦军扼守于河水南岸的营寨规模不大,却一直未曾撤走。公孙衍先派出几个百人队结成步阵,上去挑衅,试探虚实。

    然而不管魏军如何挑衅叫嚣,秦军就是不应战。

    秦军本来打的就是防御战,当然不会理会对方的挑衅。

    于是赵雍站在一处高地上,饶有兴趣地看着两方操着不同口音、大声互相叫骂,语言的发声不同,但词汇简单易懂,无非是言及对别人女卷的喜爱,区别不大、通俗易懂。

    不料魏军的人骂的起劲了,离得秦军营寨太近,挨了一阵箭雨,受伤的人太多了,只得撤兵。

    赵雍骑在马上,无语地看着远处的一幕,身后的肥义和庞煖对视一眼,只得无奈的耸耸肩膀。

    第二日一早,公孙衍再次调兵出阵,这次看规模最少要有千余人,分成整齐的数个方阵,身后还有小型的云梯。这次没有了昨日的前奏,两军上去便是拼杀,即至午时,秦军的第一座营寨便被破坏的差不多了。

    秦军在南岸部守的兵力应该是不多,没有后方攻势的依托,就算有放再多的兵,也是给五国联军送菜。

    三日后,秦军于门水河南岸的抵御工事全部为魏军拔除,固守的秦军似乎也早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竟无一人投降,千余秦卒尽数战死。

    赵、韩两军全程观战,没有出一个兵。

    战斗开了头,将士们的血性再度被激发了出来,战争便再也难以遏制。

    十一月中旬,燕军、楚军传来消息。燕军主力已经过了渑池,楚军也已经到了尹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