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一娶九女 (第2/3页)
、赵一线在战略上的主动权。
秦国当然不可能容忍赵国虎口夺食的行为,遂举大兵朝着赵国攻来。后来的结果便是上郡又被秦国夺了回去,赵国大司马赵疵战死,就连蔺、离石二城也为秦所占。
虽然在赵雍继位之后,拿回了蔺和离石,但上郡却依旧是赵人心心念念之物。既然赵国曾经短暂的拥有过,那便是赵国的。
五国伐秦,赵国之所以同意会盟,也是赵雍同众臣商议的结果。赵国不图灭亡秦国,因为那显然不太可能。他只想缓慢地蚕食秦国,战后赵国要的便是上郡,拥有上郡赵国便在大河西部扎下了一根钉子。
……
宽阔的直道上,赵王的乘舆向南迤逦而行,出邯郸、过邺城、荡阴绕过大河便进入了魏境。再穿过魏境一路南下,过大梁入楚境。
五国会盟的地点定在了魏、楚、韩三国交界的平舆,楚王既然是此次的纵约长,地点当是在楚地。
其实按礼而言,魏国作为发起国,当以魏王为长。但此时楚国的地位和体量毕竟摆在那里,魏蓥也只好‘康慨’的让出纵长之位。
对于谁当纵约长赵雍其实并不关心。此时他心中想的早已经不在与秦国的战事之上了。
邯郸至上蔡八百里,跌跌宕宕行了将近月余。从最初的新奇到之后的无趣,赵雍此时是完全没有了游玩的心思。
昨日他收到了邯郸大祭司传来的‘纳吉’,其帛书上只写了六个大字:姬瑶。祖以为上。
如此简单的几个字,之所以不远千里谴快马来送。因为这四个字关乎着赵国的社稷。
并非是五国和盟一事。
“纳吉”乃是《仪礼·士昏礼》也就是被后世称为“六礼”中的第三步。六礼作为这个时代上至天子、下至士人的完整的婚姻礼节,共有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
没错,赵雍的大婚已经提上日程了,在这个战火纷纷的时间段。
还未出发之时,根据大祭司卜算的吉时,“纳采”和“问名”便已经谴使去韩国办了。
后世的彩礼便是从纳采转变而来的,但此时的”纳采”却并非是彩礼的意思,正所谓采者择也,意思为选择伴侣,实际与财物无关。根据礼制,贽用雁,也就是送去了一只大雁当为聘书。因为雁是候鸟,会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死亡,另一只不再择偶,象征着忠贞的意思。且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顺阴阳往来所以大雁本身有阴阳的意思,婚姻本身也是阴阳配,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纵观仪礼,古人一向是重礼仪轻财物的,物质只是为了做行礼的媒介表达感情罢了)。
(若非要说彩礼,第四步“纳徵”勉强才是。)
“问名”亦可称为问姓。在这个时代同姓是不能相合的。譬如赵雍,他是赵氏赢姓,所以按照礼制,他是不能娶秦国的公女。尽管两家已经相隔了数十代,但是依然不能。
“姬瑶……”赵雍呢喃着这个名字。
名字倒是挺好听的。就是不知道对方长得是美还是丑,若是一个丑女肥婆,他可得咋办啊。新婚燕尔便将对方打入冷宫也不咋合适。
赵雍可算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颜控,那个男人不爱美女?正所谓:美貌是女子天生的嫁妆。对权贵来说更是如此了。
不过,听说新继任的齐王田辟疆娶了一个丑女为后,唤作什么钟离春。其丑之名更是已经传到邯郸来了。赵雍不禁由衷的钦佩对方。
但他可没有隔壁老田的胸怀。
“唉。”赵雍叹了口气。
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不由己便是这个时代的规矩,他虽然是万人之上的诸侯王,但依旧要受到规矩的束缚。谁让这是他那个便宜老爹给自己找的媳妇呢。大不了把灯一吹,谁还能看见长啥样不成?
想着想着,他又想到了介山之上的那韩国仕女,要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