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还需甲戟 (第2/3页)
,背信弃义。今日可欺魏、韩,明日便可欺我赵国。”
三叔的提议虽然不错,但是赵国现在可没有秦国一般的体量。
秦国或可一战,但赵国若是引来列国的攻打,那就真的玩完了。
避战看似是个好办法,但实则内藏杀机。
“武安君以为如何?”赵雍再度朝着苏秦问道。
苏秦从昨日其实一直都在思慎,看王上如今的意思好像是要再行合纵盟约。
“不如先应邀魏国所求,看看列国的态度如何。”
赵雍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众卿以为如何?”
“臣,同武安君所言。”肥义当即表态。
“臣,同武安君所言……”
吴广和赵成跟着表态,只有赵豹跪坐在下首一直没有说话。
“相邦若有不同见解?旦可直言不讳。”赵雍道。
对于这个老相邦的建议,他一向是选择听而辨之。
赵豹却是摇了摇头,道:“老臣,只是心中有股惶恐之感。”
玄学?
“相邦勿虑,稍后寡人会让太卜,占算一番……”
……竖日一早,公孙衍手中拿着盖着赵国国印的帛书,满意地乘坐马车离开了邯郸城。
准备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楚国郢都。
楚国与越国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越国在九江一战中损兵折将,再也无力抵挡楚国的兵锋。越王无疆审时度势,割地、献女,向楚王呈上了‘乞降’的国书。
越国毕竟还是有些底蕴的,楚王也不想逼得太紧。对于越国的态度,历代楚王都是采用缓慢蚕食的方法。
此战拿到了几座城池、占到了些许便宜,两国遂暂时达成和解。
少了越国的牵制,庞大的楚国再次将目光伸向了中原地区……
看着宽敞的直道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公孙衍的大脑却不由的回忆起与赵雍的交谈的画面。
《剑来》
他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透这个年轻的赵王了。明明对方只是一个恰及弱冠的少年郎,但每次与其交谈之时,却总会有股恍忽之感。彷若回到昔年在咸阳之时……
赵国的新法,他也是早有耳闻。一路上、看着这些和自己打扮迥异的赵人,至今他还感到新奇和惊讶。
他是能识之人,虽然不能完全窥见胡服之法对后世的影响,但依旧可以感觉到胡服对于赵国的改变。
……
……
秦都咸阳宫,外居政殿。
秦国君臣三人,站在一副巨大的堪舆图面前,暗自分析。
“公子今日致残,全为张仪所累。仪愿自断一臂,给公子赔罪!”张仪目光诚恳地对着赢疾说道。
对于赢疾的伤残,张仪是由衷地感到歉意。是他辜负了这位信任之人。
赢疾苦笑地摇了摇头回道:“智者千虑,亦有一失。晋阳战败,乃天意,万不敢让张子所赔。”
秦王嬴驷对着两人摆了摆手:“好了,人死不可复生,断臂不可重长。事已至此,悲戚已是无用。”
“公子请受张仪一拜!”张仪转身对着赢疾深深揖拜道。
嬴驷盯着眼前的堪舆图,一脸愁容地问道:“今日大朝,寡人听卿之建议,拒绝归还许诺与魏、韩两国的城池。朝臣而今多有非议。如今魏、韩两国再邀燕、赵、楚,欲欲行合纵、以不义之名伐我秦国。卿以为当如何应对啊。”
“王上勿虑,割地无异于饲虎。臣本就是大梁城的一破落户,不义之名让臣来背负便是。至于列国合纵伐秦,王上请看……”张仪说着将手指着堪舆图,随后继续道:“此次魏国发起的五国合纵,和上次基本相彷,乃是三晋加一燕、一楚。而能战之国唯有齐国游离于外。
齐国新君刚刚继位,这位新齐王似乎不愿从合纵之意,或有坐山观虎、渔翁得利之嫌。但这也正从了我秦国之心。王上且观之,五国合纵西可攻秦、东可伐齐。如此举动恐会让齐国上下危机四伏。
固,臣愿出使齐国,说服齐王,使齐国一同合秦、而抗三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