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章 初闻天府之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章 初闻天府之国 (第2/3页)

武,最重要的还得有出色的谋略。

    总而言之,便是立大功才行。

    相较于列国的军功制度,赵国的完善程度可以说仅次于今日的秦国和昔日的魏国。完善的军政体系和官僚制度,使得赵国军队中和朝政中几无浑水摸鱼者的生存之路。

    再加上列国之间连年的征战,使得赵国历代君主不得已一次又一次的紧跟时势、完善本国的体系。

    至今,赵国早已是一个体型庞大且完善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度国家。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任亲唯用是封建制度统治者最大的特点,赵雍不能摒弃,也不敢摒弃,因为一旦对此产生质疑,无疑是在否定自身的‘合法权益’。他只能在自身既定的利益范围之内,维护到‘公平’。

    而今,再反过来看赵固的能力,便更显其出色了。稍加磨炼,这小子或可堪大用。

    赵雍轻咳一声,便跳过了这个话题。随后又与对方闲谈了一些邯郸境内的政事、家事。最后不由得转到了姚岚的身上……

    ……回到龙台宫,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沐浴过后,他便审阅了一番从各地上报而来的简书,大部分都是关于新法的实施情况,少数为列国之间的交往政事。还有几个特别标注的简书,乃是督查院从列国刺探而来的隐秘信息。

    对于明简,赵雍大概查阅一番、无有决要之事即可。国内的政事上,有赵豹这个尽心尽力的老相邦辅左,他还是放心的。

    让他感兴趣的还是督查院传来的秘简当中,关于巴、蜀、葭萌(苴国)、充,四国的趣事。起初赵雍还不知道这个葭萌是何国?后来通过比对他才知道,原来这所谓的葭萌国原来是苴国。

    对于苴、充两个小国他实在没有多大的概念,但是说起巴、蜀,赵雍第一个想到的词语便是‘天府之国’。

    要说这件趣事,就不得不说说这西南四国之间的关系。

    苴国立国时间不长,大概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苴国脱于蜀国,准确来说苴国是蜀国的藩属国(蜀国并非是周王朝的分封国)。昔年蜀王杜尚(大概在秦孝公初继位时期)以强兵灭亡了昔阝、平周两个部落小国,(昔阝国昔日的辖管范围大约今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平周国管辖今广元的旺苍县、苍溪县的大部地区。这两个所谓的“国”,应该是那种“方国”,也就是那所谓的氏族部落小国家。)

    当时蜀国都城在广都(双流),攻下这川北之块富饶之地后,蜀国将直接面对的是北边的秦国。而秦国当时正逢商鞅变法,正同魏国打成一团争夺河西之地,暂时还没有顾及这蜀国的扩张。

    但为防止强秦,蜀王杜尚还是任命亲弟杜葭萌为汉中侯,来管理这刚攻下来的两个国家(即汉水上游的沔中与葭萌地)置藩属苴国(中原诸侯还是习惯称其为葭萌国)建国都于吐费城(今昭化),同时蜀国迁都成都。

    不过分离出来的苴国却并未向蜀王最初想的那般、同蜀国攻守相坚。

    苴侯杜葭萌一经分国,甚至转身就投入到了巴国的怀抱。

    巴、蜀乃世仇,对于自家亲弟的行为,气的蜀王杜尚直接放狠话,曰“往后若有外兵至,自退之。”而苴侯葭萌也不甘示弱,直接开始联合巴国攻打蜀国……对于亲弟这种‘打翻天印’的行为,蜀王直接喷出一口老血,然后薨逝长辞。

    而充国和巴国的关系,与蜀、苴两国也是相彷,充国同样脱于巴国,但又同蜀国交好……之后巴、蜀两国几十年间爆发战争大小不下十余次。

    而彼时的中原大国,目光全不在此。

    若非督查院的简报,赵雍也是几乎忽略了这几个西南之国。

    想到此处,他突然惊觉,如今的秦国似乎还未吞并巴、蜀两地。那片肥沃的天府之国,如今好像还呈现于分割的状态。

    怪不得……怪不得秦国今日为战,显得如此后继无力。

    想到此,赵雍立马起身,拿过那封关于巴蜀的简书,光着脚便朝着偏殿走去。偏殿挂着一副巨大的堪舆图。

    “大令!”赵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