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 莫过于一,圣人之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四章 莫过于一,圣人之辩 (第3/3页)

军中将领大多附议,就连李氏和牛氏如今也同遗老们貌合神离。怪不得呢……”

    鹖冠子抚须微笑道:“皆因势已到矣。安平君乃聪明人,此时拒王,无疑是螳臂挡车。今日观之,王上所行,皆是有迹可循,前有屯田之策卓有成效,后有北疆亲征广施威德,逐胡、拒秦、合晋,王上在国内的声望愈重。今日的胡服之法,势成矣。”

    “兄,高见!”庞恭恭维道。

    随即转头对着门外吩咐道:“来人。”

    门外侍立的婢女敲门而入。

    “吩咐下去,明日去西城彩办布匹,为庞氏男丁皆裁制一身胡服。”

    小婢女一愣,不明家主何意。

    但还是拜道:“喏!”

    “下去吧。”

    婢女退去后,鹖冠子便笑道:“友无需此番毛躁,仆以为,安平君虽从于王,但宗室遗老们,定然还有心口不一之辈。”虽然嘴上这般说,但心中还是对庞恭竖起了拇指,自己这老友,政治觉悟不是一般的高。

    《无敌从献祭祖师爷开始》

    庞恭轻疑一声:“哦?”

    片刻后也是反应过来:“既然如此,那我庞氏便先效行我赵国之新法。”

    “友,高见!”鹖冠子恭维道。

    “哈哈哈哈哈。”老友相视一笑。

    待两位长辈对话完毕。

    庞煖起身对着鹖冠子郑重一揖,道:“先生,煖有一语不解,欲求教先生。”

    鹖冠子好奇地瞥了他一眼,回道:“汝,尽可所言。”

    庞煖正色道:“煖今日曾于安平君府邸,听王上言及圣人之学。王曾对宗室明言,曰:‘圣贤之学皆乃无用之学、误世之学。’煖不解,今日特求教于先生。”

    鹖冠子思慎片刻,正色道:“此真乃王上所言?”

    “煖不敢妄言。”庞煖如实回道。

    鹖冠子点了点头,缓缓道:“昔日太公曾言,‘凡兵之道,莫过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吾以所谓之圣贤之学亦是如此,任何学说皆非尽善尽美,或行于彼时,绝不胜于其今。

    当然,凡事我们都不能只窥其一。王上之意或乃警醒之意,昔日圣贤之学亦有可为之处,其讲究治国、善民,亦善行于此。

    但,绝无无强国、强民之法。当今之世已乱,礼乐崩坏、诸侯列国混战不休,昔日圣贤之学或可治盛世,而绝无平乱世之法。

    吾以为,真正的圣贤之学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势而转变的。需善变,敢变!且观之今日,列国诸侯图强,无一不变乎?赵氏不变,徒自毁乎。”

    先生的一席话,不由得使庞煖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鹖冠子抚须看着沉思中的弟子,道:“汝以为何为圣人?”

    庞煖想了想,回道:“圣者,通也,博达众务,庶事尽通也。”

    鹖冠子却摇了摇头。

    “圣人,人伦之至也。”

    “圣人,神明不测之号。”

    “耳闻天理,于事物无所不知;口宣天道,于性情无所不达;身教王化,于万民无所不化,此之谓圣。”

    鹖冠子还是摇了摇了头。

    庞煖不由再度陷入了沉思。过了片刻,突然抬头道:“煖不知何以为圣人,但煖想问,圣人行事之道,当以何为先?”

    见弟子举一反三,鹖冠子欣慰回道:“当以人为先。”

    庞煖问:“人道又以何为先?”

    鹖冠子说:“兵事矣。”

    庞煖疑惑道:“为什么要舍弃天道,而以人道为先呢?”

    鹖冠子悠悠道:“天高而难知,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避,若是效法天道最后只能与自己的意愿相背。反之,后土广大而深厚,多利益而少有威胁,但,若要尽数行人道,亦只能使自己受辱。须知,四季变化更替、而不专一,亦言,效法四时则贰。三者不可以设立教化,树立美好的风俗,所以圣人不效法它们。”

    庞煖懵懵懂懂,但已有所恍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