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仲秋之祭 (第2/3页)
了,但王的职责赵雍还是要履行的。
天色渐渐阴暗下来,小雨绵绵,赵王宫的祭祀高台之上,高火通明,烈火熊熊燃烧,微薄的雨势根本无法浇灭烈火的印记。
赵雍身着红绿相间的王袍,头戴冠冕,神色萧肃地跪坐于祭鼎之前。
他的身后依次跪拜着他的几位嫔妃,再往侧后,便是赵国的宗室、大臣。
(周礼曰:凡祭祀,赞玉赍,选后荐,彻豆边。)由于赵雍未立王后,一应祭器的摆设都是由嫔妃来完成。
祭鼎前摆放着整羊、整猪和五谷、香酒。
戌时一刻,震耳的号角声冲天而起,赵国的大祭司于高台宣读祭文。
赵国的大祭司并非如人们脑海中想象的那般,如同野人一样披头散发,反而是个着冠及履的六七十岁华服老翁,大祭司腹腔中气十足,高声地朗诵着晦涩难懂的祭文。
祭文足足宣读两刻。
祭文毕,大祭司突然对天高呼:“拜!”
鼎前,由赵雍带头,身后乌压压的人影缓缓俯首叩拜。
祭拜完天地后,大祭祀再次高呼:“退!”
赵雍遂起身,在宦者的搀扶下往后宫行去。
随着赵雍的离去,众人也都低首默默地走下高台。
一场精心准备十数日的祭月大典,便在三言两语中落下了帷幕。
赵雍行至檐台,不禁转头向后望去,朦胧地火光中,祭台上独剩那老者一人跪坐于鼎前,似是在祈祷着什么。
*
战国的祭祀分国祭和家祭,国祭乃祈祷上天庇佑赵国昌盛,家祭便是祈祷赵氏子孙繁荣。
国祭已毕,赵雍还得转去赵氏宗庙再行家祭。
赵氏家庙外,先一步回返的赵氏子弟早已跪俯在两旁等候赵雍。
家祭没有国祭那般庄严,祭台上有一群穿着传统服装的年轻演员们,他们都是赵氏子弟所扮,他们头戴古怪宽大的面具,缓缓奏着清庙之歌。
赵雍再次带领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