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九章 心思 (第2/3页)
“如果他通过咱们的考试的话,你把他弄到书院的政务学院里待几个月,然后给他配点老手去让他当县令吧。”
“他,能愿意去?”
娄圭疑惑了,虽然刘和看人准,但不至于准到这种地步吧?人家一个好好的世家公子,只要他爹愿意举荐,最低都得是太守吧?
“我的时间太短了,而且手边的试验品太少,如果他这样的人还有救,我是不介意花点心思去捞他们的,如果他们救不回来,那就让他们成为过去吧。”
刘和语气十分的平淡,但娄圭却从其中听出了一丝寒意。
或许对于这位主公的仁慈,得重新下个定义了。
另一边,宛城的驿馆内,孙策正在和一个眼睛极其有神的年轻人喝酒。
“公瑾,你看这位小刘太守,说的对不对?”
在孙策把玉玺在自己手里的事情告诉周瑜后,周瑜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否则等待他的,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就像当年那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样,孙策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吴家也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世家。
可那时候的孙坚是个什么人呢,一个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的庶族,说的难听点就是个不务正业还祸害乡里的泥腿子。
这样的人去吴家求亲,大概吴家很难会答应的吧,当时也确实。但有人劝告过吴家主事的,让吴家改变了主意,最终把美人下嫁给了一个穷小子。
那劝诫的人说的十分好,你吴家既然是世家大族了,孙坚又有那样的名声,你若是拒绝,难免招来祸端。
虽然听着很扯淡,但吴家深以为然啊,大家族自然是求安稳的,对他们而言不可控变动无疑是很难接受的。
大概孙家就是如此,在这件事上周瑜在孙策身上看到了他那个游侠老爹的影子。
但为什么要离开呢,孙策是个注定要不平凡的人,且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真正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好的不得了,整日待在一起还来不及呢。
“依我之见,若伯符当真想要拿回部曲,还非得此宝物不可。”
周瑜也微微喝了一口酒,酒香浓烈,不愧是能被称为特产的东西。
“公瑾也这样认为啊,这样的话,那就值了。玉玺在我手里,不过是害死父亲的不祥之物罢了。”
听到周瑜赞同刘和的建议,孙策点点头,有那么一刻,他是有些舍不得的。但转念一想,一件死物罢了,和他送给袁术的那套玻璃器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了,对于刘和给我们的援助,公瑾你怎么看?”
在得到周瑜肯定后,孙策觉得只要拿回父亲部曲,为孙家开拓一块土地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心情不由得好了许多。
“刘和此人,我着实看不透他的底细,至少从远处看不出来。不过既然他愿意帮助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先接受着,且静观其变。”
孙策点点头,说实话他对于刘和要求的,在他的地盘山经商,这种事着实有些看不懂。无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