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8章 国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8章 国葬 (第2/3页)

始了闭关修炼。

    次日,北唐新上任的文武官员们齐聚于临时都城——河西道肃州。

    朝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为宋云举行国葬,自然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但是如何处置安西这座孤城,却成了大问题。

    有人提议放弃,以北唐的国力,守好本土都艰难,想兼顾几百里外的沙漠,实在是太吃力了。

    宋云一人镇一城时,自然不用其他人操心,但现在如果派兵驻守,补给、安全都是大问题。

    而且安西的城墙在雷暴中受损严重,修缮还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北唐这点家底支撑不起。

    因此不少人同意放弃安西。

    李天阳坐在王座上,想起在安西度过的时光,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质问群臣道:

    “宋尊者用生命守护的城池,你们说弃就弃,良心何在?”

    这个少年没有经历过王室的培养,是纯粹的山村出身,还保留着许多朴素的观念。

    然而,治国并不讲良心。

    一番讨论后,朝臣们还是基本统一了意见。

    虽然弃城面子上很不好看,但是没有宋云的安西,就是一座废城,北唐维护不起。

    最后,两名老卒艰难地做出了决定:“迎宋尊者衣冠回归本土,同时迁回北庭英烈遗体,不再往安西驻军。”

    虽然没有公开宣称放弃安西,但是不再驻军,便是无声的表态。

    随后朝廷开始准备国葬。

    之前宋云就打算为北庭老卒们举行国葬,彻底定下英烈之名,可还没筹备好,便遭遇了这一劫。

    如今却是新人老人同葬。

    北唐派遣几千民夫入安西,迁回老卒遗体。

    又找出宋云曾经穿破了的一件葛布白袍,放在精制的棺椁之中,和老卒们的遗体一道,从安西运回肃州。

    北唐四道的老百姓和宋云没太多交集,但都听说过这位年轻尊者的大名——

    孤身镇安西,两败景军,清除叛逆,光复正统,以一己之力,抗衡各国强者,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近乎打遍天下无敌手。

    和唐国南部的四分五裂、百姓流离失所相比,北唐四道受战火的摧残较少,大部分人都能过正常的生活,皆是拜宋云所赐。

    这样一位尊者英年早逝,无人不扼腕叹息,迎回衣冠的道路两侧站满了自发送葬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