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国自信 (第3/3页)
政通人和。
正是大商如今的局面。
期间,帝辛发动了多次针对东夷国的军事打击。
大商的国境线一步步向东面推进,大商的版图越来越大。形势非常喜人。
这背后,是飞廉的一次次杀伐、一次次出使。
民意调查显示,这样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大商国内的普遍支持。
大商的国民认为,对付不听话的弟,就该教训他们一下。如果不让他们承受痛苦,他们将很快忘记子为何物。
帝辛是位有出息的子,不窝囊!
虽然有挨打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发声,谴责帝辛和大商的军事行动,但被大商国民嗤之以鼻。
大商,是大国!焉能以人之心、国之谋衡量?!
大国,就是要有大国的风范!制订世界规则,整顿世界秩序!
大商联合多个邦国,就贸易往来、文化互信、资源共享、国民来往等多个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叫做承担大国责任,绝非专权!
和大商拼,你有那个实力吗?!
如果没有大商维护世界秩序,这个世界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
总之,对于大商、对于帝辛,反对的声音有,但认同的声音更多!
没有哪位子,经常和市民们近距离庆祝。
帝辛经常泛舟护城河上,这让更多人一睹子容颜。
子,高高在上,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子是什么样子。
但是帝辛,绝对有很多人认识他、记住他。
关于帝辛和微子的话题,坊间早有暗议。
“如今看来,帝辛的能力很强啊。”
“是啊。听先王当初选的是微子,幸好先王慧眼如炬,及时更正了错误,最终决定帝辛继位。”
如果执政之初,微子和帝辛的支持率不相上下的话,那么现在,帝辛用十余年的励精图治,赢得了最高的支持率。
帝辛和微子的命运,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定。帝辛,注定是要登上王座的那位。
这是大商巅峰的一年。
比干、箕子,则忙着参与姬昌的文化沙龙。虽然是在狱中,但仍然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不得不,环境就是用来被改变的!有文化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将那个地方改造成文化渊薮。
姬昌不愧是大文豪!
他的易经,虽然没有多少人懂,但他仍笔耕不辍!
他的治学态度,令人景仰。
这种毫无商业价值的创作,在某些人心中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但是,姬昌却选择继续下去。
因为,他认为这样的创作有价值,所以就去做了。
推演道,推演未来,本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
况且,他人在狱中,要些许商业价值做什么?
虽然是在监狱,但他不愁吃喝,还有比干等人坐而论道。
还是蛮开心的!
比干不愧是大商的人才。
这位帝乙的得意门生,真的很有赋!
居然能跟得上姬昌的思路!
姬昌曾这样评价比干:“下能懂易经者,唯比干与昌耳。”
这样未免有些武断了。
其实,除了他们以外,还是有人懂的。
至少,商伯就懂。
甚至有一种可能,商伯比姬昌还要懂。
读者竟比作者还懂?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的确是可能的。
商伯才华横溢!
完全能够比肩下第一能臣姬考。
而且,商伯的生活状态,比姬昌更适宜治学。
姬昌虽然不愁吃喝,但终归是蜗居在监狱,不够自由。
自由,对于想象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姬昌即使再平心静气,也无法完全抵消这一层影响。
而商伯就不同了。
商伯现在是帝辛的高级幕僚,地位与虞典比肩,在殷商战略局地位超然。
可以,他没有什么压力。
生活方面,他的各项开支完全被帝辛罩着,存款花不完,豪车用不尽。
另外,帝辛把原先给姬考的封赏也给了商伯。
甚至于,商伯负担了姬考家眷的生活。他在一开始就扮演着姬考的替代者。
姬考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商伯。
同样才华横溢的商伯。
现在,只有帝辛虞名、虞典,三个人见过商伯的真面目。
或许,还有更多人见过。
但,这个情况并未扩散。
商伯,成了殷商的无面人。
人们记住他的,只有那张青铜面具。
不过,这个无面人,却让西岐感到恐慌。
他们的恐慌,来自于殷商的日益强大。
姬发已经在试图做出改变,他想要获得姬考的才华。他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