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殷历535年 (第2/3页)
份出现。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商伯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
他不常话。
事实上,还没有谁亲耳听到他话。
或许,只有虞名和子听过他的声音吧。
但这不算问题。
在御书房当差,本就不需要多费口舌。
不过,商伯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
那种才华横溢的气质,即使隔着青铜面具,也扑面而来。
一只青铜面具,遮挡不了商伯浑身的智慧气场。
最突出的,就是他能把下少有人读懂的《易经》整理成册,甚至还做了简要注释。
注释《易经》!
呐!
这简直令人震惊!
整个羑里,读懂《易经》的不超过三人。
全朝歌,能看懂《易经》的人,也不超过十指之数!
而商伯,居然可以注释!
这可真是太懂了!
所有人都称赞虞名慧眼识英雄,为大商揽得一位才。
虞名却高深莫测道:“商伯的才华,你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商伯的名气渐渐传开,所有人都知道了,殷商的御书房里,有一位头戴青铜面具的才!
恐怕只有下第一能臣姬考才能比得上!
是啊,或许只有姬考在世,才能媲美商伯!
就连帝辛也开始注意到了商伯。
“虞名,那位金童真的有才华吗?”
“何止是有?太有了!”
“嗯,处决姬考,是最令孤心痛的一件事。那可是下第一能臣啊!不过,如今的商伯似乎不输于姬考,你要善待他!如果他能为殷商贡献更多力量,孤会很高心!”
“子,商伯已经准备好为殷商效力了。他是商伯,是大商的金童,愿意为大商效力!”
“好!他想要什么,孤会尽一些努力满足!”
“子,商伯喜欢自由,只想做幕后指导。”
“连官职也不愿意担任吗?”
“商伯不喜抛头露面。”
“这么低调啊!”
“有才华的人大抵如此。”
“油菜花的人啊!”
就这样,商伯不慕名利的品行也传播开来。
世人都,上眷顾殷商,走了姬考,来了商伯。
此前,殷商只有一位当世圣贤——虞典。
但现在,殷商又诞生一位当世圣贤——商伯!
商伯整戴着一面青铜面具,仿佛那就是他的脸。
这也是他被称为金童的原因。
据外界普遍推测,商伯可能二十岁左右,至多不超过三十岁。
这么年轻的人,就成了圣贤,真是厉害啊!
不得不,有些人,就是赋异禀。
殷商获得了商伯这样的人才,同样引起了费仲的注意。
再加上商伯太过低调,更让其增添了一份神秘福
“商伯,关于《易经》,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姬昌真的是在认真创作,而不是在卖弄情怀?”
商伯摇摇头,并不答话,走进了御书房深处。
“……”
费仲讶异。
果然,商伯是个内向的人。
低调不是装出来的。
他就是这样低调的人。
也罢,不能与商伯直接讨论大文豪姬昌的新作,那就看看商伯给《易经》作的注吧。
这里,就不得不,姬昌虽然是大文豪,但构词晦涩的毛病非常严重,加上当今高端文坛盛行极简风格,就更加导致《易经》难以卒读。
而姬昌个人风格浓烈的写作态度,更是加剧了《易经》的流传困境。
然而,商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
商伯为《易经》作的注,文笔流畅、词汇丰富,简洁易懂!
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笔,真是圣贤层次的水平!
费仲感到不可思议!
世间竟有慈笔力身后之人?!
倘若姬考在世,也不一定写出这等好文章!
放眼大商,恐怕也只有他那死去的老同学,能与这位商伯拼一拼。
唉!
“姬考,只有你才能这等厉害的文字啊!”
费仲仰长叹,拿着《易经.注》离开了。
而书架深处的商伯却浑身一怔!
他的手停在书架上,一动也不敢动。
难道他的身份被看穿了?
稍稍等了片刻,他心翼翼地伸手向脸上摸去。
还好,青铜面具还在。
他的动作很隐蔽,没有人觉察到他调整脸上的青铜面具。
他故作镇静地走向暑假另一边,装作不经意地回头。
然而,刚才话的人早已不见了。
那个座位已空。
费仲已经走了。
商伯怔怔地盯着那个空位,心里不断重复:“姬考死了,姬考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