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姬昌飘了 (第3/3页)
孟津,并且,就要很快从朝歌大学毕业。
去孟津,才能更加容易与姬考交上朋友。
在孟津自贸区工作,也能更好地获取姬考的信任,最终成为姬考的亲信。
姜尚相信。
时间,是有价值的。
姜伋和姜壬在姬考身边活跃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引起姬考的重视。
倘若在用人之际,姬考最容易想到的,除了他的弟弟们,就是长期与他共事的姜伋、姜壬。
这是获取姬考这个人脉的最佳途径。
至于说学业。
姜尚非常开明。
他决定亲自教育姜伋和姜壬。
他相信自己的水平。
他能够胜任姜伋和姜壬的老师。
他没有太多时间教育两个儿子。
姜伋和姜壬也没有太多时间聆听教诲,他们还要忙着在孟津工作。
不过好在,教育的成果并非仅仅取决于教育的时间长短。
只要时机到了,自然就能开悟。
姜尚的全部本事,都是自学的。
他相信,他的儿子,也具备和他一样的学习能力!
他对自己有自信,对自己的儿子们也有自信。
谁也不能阻挡他们姜家崛起!
岐周待他不薄。
姬昌,待他不薄。
他很感恩。
飞熊入梦、太公望……
还有许许多多的包装手段,都是姬昌对他的信任与期待。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岐周与殷商开战,他会站在岐周一边。
他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殷商、回到朝歌。
到时候,他就真的算是圆满了。
虽然内心深处,始终抹不去殷商的印记,但姜尚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岐周人。
他找到归宿了吗?
不。
他没有。
他永远也找不到归宿。
他选择为岐周效忠,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恢复他姜家的荣光!
这是姬昌答应他的。
他信!
他也一定能实现!
他的执政官办公楼,被称为“外府”。
所谓外府,就是姬昌之外的权力中心。
在岐周,姬昌的办公地点,被称为“侯府”。
因为姬昌是西伯侯。
自从姜尚来了之后,姬昌就为姜尚独立开辟了一座府邸。
而岐周的诸多政令,也基本由姜尚的府邸发出。
一时间,似乎是姜尚架空姬昌,夺了权。
但随着时间推移,岐周人也就渐渐习惯了这位姓姜的执政官。
姜尚的府邸得到了岐周人发自内心的承认。
鉴于姜尚不是西伯侯,喊侯府不妥,但那的确是府。
于是,不知不觉,外府,就诞生了。
这标志着,姜尚真正成为了岐周的执政官。
而这,正是姬昌所愿意见到的。
他费了那么多功夫,就是要把姜尚的形象立起来。
他姬昌,已经是64岁的人了,到底是比不上姜尚年轻。
姜尚,来到岐周已有两年。
在前不久的家庭宴会上,姬昌对姜尚说:“姜尚,你来岐周那年,是44岁,对吧?”
“大王所记不差。那一年,是殷历524年。在朝歌晚宴的第二天,我就和大王离开了朝歌。”
“啊!那正是你的主意!我们避过了殷商太子上位的敏感事件。”
“是大王英明果断。”
“哈哈。我是英明,不然也发现不了你这个人才啊!”
“嘿嘿。”
“唉。一转眼,都两年了。”
“两年了。”
“姜玉,马上一岁了。时间,真快啊!”
“嗯,孟津自贸区如火如荼。我们岐周,可以说是发展壮大了。”
“嗯!姬考马上就从朝歌大学毕业了。朝歌,他是不能待了,起码,把他调到孟津。靠近岐周,也好应对意外状况。”
“大王睿智。”
“哎呀。姜尚啊,你觉得,就目前来看,有没有可能,我是说可能啊,岐周可以和殷商碰一碰?”
“!”
姜尚吃惊地看着姬昌。
他知道殷商比岐周强大太多。真打起来,岐周毫无胜算。
其实,他是想说,在姬昌这一代,是没有希望打败殷商的。
战争,仅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你怎么是那种眼神?”
“大王,臣……臣以为……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
“罢了罢了。我只不过随便说说。岐周几斤几两,我还是知道的。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强行让岐周出击。”
“大王英明。”
“唉,不过,岐周要是能在我的手里走上巅峰,那可真是……哈哈哈哈。”
“会的!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现在想想,姜尚猛然发现,姬昌是不愿意在等了。
或许,姬昌并没有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清醒。
或许,这位英明睿智的西伯侯,就是被孟津自贸区带来的收益给冲昏了头脑。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姬昌,64岁了。
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等下去。
“岐周要是能在我的手里走上巅峰……”
姜尚意识到,姬昌飘了。
在孟津自贸区巨大的收益面前,就连威震天下的西伯侯都飘了。
这不是一个好信号。
岐周,会迎来一次劫难吗?
姬昌,会把岐周推向深渊吗?
答案,将在四年后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