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给他们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 (第2/3页)
殷商的文化吗?
是,但不完全是。
孟津的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区特色,与殷商主流文化非常迥异。
非主流。
旺盛的恐怖分子活动,加剧了黑市的成长。
高压的军事行动,导致了变异的民风。
孟津的水,很深。
孟津的土地,掌握在少数贵族手里。
那些农民,充其量只是为贵族打工。
这是殷商大环境,乃至天下大环境,暂时变不了。
尽管殷商引入了分成协议,使得贵族与农民就土地收获进行分成,缓和了两派的矛盾,但还是很矛盾。
农民的地,并不是农民的地,而是贵族的地。
贵族的地,是殷商王室封赏的。
殷商的贵族,比较自由,可以自行制定所属土地的使用规则。
殷商天子会给出一个参考方案,作为国内通行的主流做法,但不做强制。
恰恰就是因为没有强制,所以孟津的贵族就越来越非主流……
他们领地意识极强,按最低的分成和农民签订协议。虽说是协议,但仅仅是贵族们单方面的规则。
这一点,即使到了29世纪,也没有太大的改观。
协议不是协议,只是单方面的决定。
很多情况下,都是这一类的协议。
因此,在戴明月提出圈地计划之后,就引来了孟津本地贵族的不满。
这是要抢夺他们的土地啊!
这还得了!
实际上,戴明月的圈地计划,仅仅是增加集团对于土地的管理权,把控土地的生产方向。至于如何分成,还是贵族与农民的事情。
如果农民因此获得更多分成,那么贵族获得的分成将更多!
而且,贵族并不需要因此付出额外的费用。
然而,这种好事儿竟能被拒绝?
孟津的贵族们脑子有坑?
不是的。
关键在于集团给予农民的补贴和奖励。
这一部分财富,是金稻香集团与农民的直接结算,贵族们无法染指。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贵族们见不得农民获取更多财富!
贵族们不能从农民的额补贴和奖励中分一杯羹!
其实,如果取消这部分支出,贵族们未必不会精诚合作。
但是,戴明月是不可能取消的。
为什么?
这样似乎可以降低集团的运转成本啊!
难道戴明月是个大善人?
这可不敢随便说。
谁能信心十足地说自己是一个大善人呢?
不过,戴明月至少也不是什么恶魔吧。
之所以要像一个傻逼一样给别人钱,是因为有所求。
戴明月此举,是为了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和干劲,更好地提升粮食品质。
只要有这份补贴在、有奖励在,就能保持农民的上进心。
这,是戴明月的真正目的!
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有道理!好网
他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主儿。
为了从源头上改善酒类品质,这是一笔不能省的开支。
那么,为什么还要优先招募得到补贴的农民进入集团的酿酒基地工作?
也是要利用他们的上进心。
想想看,已经开出了一份补贴,激起了他们的上进心,为什么不利益最大化呢?
这要把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到同一批人身上吗?
不是不可以。
每一点好处都能提升人的上进心,集中更多好处,就能获得更大的上进心。
集中力量办大事!
戴明月不傻,获得一批超级有上进心、超级有干劲的员工,绝对有好处!
而且,这样还能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人,都有感恩之心。
就算不表达出来,也不会遗忘。
拿钱办事,是合作共赢。
但在此之外,戴明月和金稻香集团将收获孟津人的友谊。
短期内,可能看不到这种友谊的价值,但,一定会看到的。
戴明月虽然替集团支出了很多,但也为集团索取了很多。
在他的账本上,没有输家。
但现在,孟津的贵族们跳了。
他们以地头蛇的姿态,欺压金稻香这个外来者。
这是金稻香、以及所有外来资本的最大挑战。
孟津的屋檐,来得是如此之快!
但非常可惜的是,戴明月,不是一般人。
他可以低头,但不习惯低头。
他的习惯是,拆了旧屋,再盖新屋。
如果一时低头,很可能一辈子低头。太累,太难受。
不如拆了那低矮的屋檐,换个更好的。
人嘛,总要向前看。
既然屋檐落后于时代了,就不能继续惯着,要果断拆除!
落后于时代的屋檐,注定要被淘汰!
戴明月,只是顺应时代潮流,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