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科研峡谷 (第2/3页)
一块块组合摆放的工作台,一片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功能区、休闲区、演示区。
大厅外面,还连接着十几个数百平方米的小工作室,提供给研发人员的分组研究。
研究工作区的布局,基本就是这种一个一两千平米的中心大厅+一二十个几百平米不等的小工作室。
这被寒卓称为“葡萄簇布局”。
在峡谷深处的研发工作区,这样的葡萄簇,已经建成了十二个,还在建造更多。
据戴明月所说,这条峡谷足够长,至少超过了九公里。而研发工作区的葡萄簇,意在填满这条峡谷,直至尽头。
云商相信,戴明月所言非虚。
因为她亲眼所见!
窗明几净,阳光明媚,心旷神怡!
研发工作区,堪称优雅。
事实上,目前正在火热的葡萄簇,只有两个。
剩余的十个葡萄簇,还很空。
所以其中三个葡萄簇,被改造成了配套公寓,提供给这里的研发人员。
需要指出的是,葡萄簇是塔形结构。
云商所看到的,仅仅是她所在这一层的样貌。
而在这一层之外,向下延伸到峡谷底部,向上延伸到峡谷顶峰附近,平均还有三十二层!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葡萄簇,平均有三十三层这样的布局:中心大厅+数十个几百平米小工作室的配置。
在这里,绝不会显得拥挤和狭促。
戴明月始终认为,研究能力非常依赖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发挥又与人所处的环境非常相关。如果身处拥挤狭小的空间,就很难释放出足够的想象力。
寒卓贯彻了戴明月的理念。
建造葡萄簇的时候,寒卓就始终保证空间的宽敞明亮。
中心大厅的设计,就是要保持研发工作区的开阔感、大视野。
这有助于想象力的释放。
这是用大量的空间,来拓展人的视野,进而开拓人的思维。
有研究表明,经常在大空间里工作的人,工作效率明显比在小空间工作的人效率高。
统计数据显示,前者的工作效率平均高出后者的一倍,甚至更多!
不仅是工作效率上的提升,大空间的办公环境,还能有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空间,带来的是自由感。
葡萄簇的许多研发人员表示,在中心大厅稍加走动,就能感受到身心舒畅。我爱搜读网
那是一种浑身轻松,压力释放的愉悦感。
即使在工作台上疲劳了,抬头望一眼宽敞的中心大厅,也能明显缓解疲劳。
更主要的是,中心大厅设计为休闲风格。
工作台的摆放很有自然韵味,仿佛是野生的。
工作台旁边一般都有沙发区。
沙发区背后就有吧台,可以享受各种饮料和食品。
无处不在的各色盆栽、花朵,更是增添了大自然的气息。
完全是科技与自然依偎、人工和山林并肩的状态。
在工作台累了,就到沙发区坐坐,或者到吧台转转,抑或就在宽敞的中央大厅漫无目的的闲逛。
疲劳,就这样不知不觉消除了。
压力,就这样不知不觉减轻了。
人,就是这样,一点点变化,就能改善生存状态。
戴明月看到,研发工作区的研究者状态很好!
他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健康,非常阳光。
只有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才能激发出人的最大干劲。
另外,在中心大厅四周的墙壁,以及某些过道边,设置了不少电子显示屏,无声播放着研发工作区的新闻,分享最新研发动态。
虽然研发工作区的葡萄簇很大,但距离一点也不远。
每一个葡萄簇,都装上了电梯。
即使不去其他层,也能通过便利的电子显示屏知晓各层的新闻。
不仅是葡萄簇内部沟通无碍,葡萄簇与葡萄簇之间,也建立了便捷的沟通。
电子显示屏的跨簇兼容的,实现了无差别的信息共享。
虽然中心大厅更偏向于一个休闲大厅,没有严格的安静,但是,大家似乎更倾向于占据中心大厅的工作台,而不是搬进所连接的小工作区。
其实,那些小工作区也不算小,最低都是一百平米以上,最大的有六七百平米。
但无论怎么样,最宽敞、最自由的所在,还是中心大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即使在几百平米的小工作室待几天,一来到一千平米以上的中心大厅,就会立刻被这超大的空间感征服。
大空间,大自由。
哪个人不喜欢自由呢?
因此,那些数百平米不等的小工作室,基本用作专门的研发团队和研发项目,起到一个集中化攻坚的作用。
另外,一些技术的实现,也要在小工作室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