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殷商运动会 (第2/3页)
间也非常流行。
事实上,短距离的快速奔跑和长距离持续行军,本就是殷商军队的基础训练科目。
为什么这么重视奔跑能力?
当然是因为其实战性。
兵,贵神速。
如果军队的机动能力强大,往往能很好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有时候,谁能在时间上抢先,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加上殷商“时间差战略”的影响,单兵机动能力,兵团机动能力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然,殷商军中的机动能力训练,可不仅仅是跑步这么简单。
殷商大兵是要作战的,装备是必须携带的。
如果完全丢弃装备,无异于送死。
因此,军用的机动能力和民用的跑步比赛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军用方面,是在综合战力的考量下,最大限度提升速度。
而民用,则没有作战方面的要求,纯粹是奔跑速度的较量。
对比下来,军用的奔跑训练,素质要求更多。而民用的跑步比赛,则仅仅抽取了跑步速度这一项素质。
换句话说,殷商运动会中的跑步比赛,属于单项素质的比拼。
而这,也更容易创造更高的速度的纪录。
摆脱了装备的束缚,参赛者的奔跑速度必将得到更大的解放。
虽然不是直接与实战能力挂钩,但脱胎于实战。
飞廉和阿虎表示,更多人参与的民用跑步训练,将整体改善殷商人的奔跑能力。
在具体的比赛规则上,飞廉和阿虎给出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十米突进,二十米冲刺,五十米跑,百米越野跑。
这种从距离上的区分,有着浓重的军事色彩。
战场上,短兵相接之际,正是短距离奔突的天下。
在十米、二十米的距离上,士兵会经常做出急速追击、急停、闪避等动作。
也就是说,二十米以内的短距离奔跑,属于接触式作战中的常规操作。
至于二十米外的中远距离,则是在两军尚未接触的时候发生,比如在歼灭战中追杀败退的敌军,五十米、一百米就很常见了,而且还会出现障碍物。
总体来讲,飞廉和阿虎给出的建议更偏向于实战。
需要指出的是,戴明月主持的组委会并不是坐而论道。
组委会招募了大量志愿者来实际验证每一个项目的可操作性和观赏性。
如果操作的难度太大,那就不适合民用比赛。
另外,观赏性,也是需要着重考察的一个方面。肥猫吧
民用性质的比赛,观众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样的比赛,想要流行开始,就需要有较高的观赏性。
因此,飞廉和阿虎提出这四条项目之后,立马就由一组组志愿者实际演练。
实践发现,十米突进虽然在军事上极为重要,但由于距离不大,所以就在视觉上造成了一种小儿科的印象。
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十米突进可能非常潇洒拉风,但在观众围观的比赛场地,十米突进无法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环境变了,观赏性也变了。
是故,十米突进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这个时候,戴明月说了一句:“十米不够规模,加倍不就好了嘛。”
“!”
所有人吃惊地看着戴明月。
好主意!
十米的距离确实不够刺激,但二十米……已经有了冲刺项目。
难道说……
“嗯……往返跑的话,的确可以增加十米突进的规模,而且还能增加趣味性。这其中融合了加速、急停、变向等素质,还更有技术含量了!”
飞廉一边说,一边看向组委会的其他人。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志愿者马上进行实际演练!
果然,十米往返跑的观赏性比十米突进提高了许多!
而且,观众对这种比较奇特的比赛设定也感到颇有新意。
观赏性的问题解决了。
技术含量也提升了。
这样的话,十米往返跑,就正式作为殷商运动会的一个比赛项目确立了下来。
接下来,二十米冲刺、五十米跑、百米赛跑,顺利通过志愿者和围观群众的测试。
百米越野跑被更改为无障碍赛跑,目的主要是着重于表现参赛者的奔跑速度,而非越野能力。
总而言之,经过仔细遴选,飞廉与阿虎提出的四个赛跑项目全部保留,当然是经过不同程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