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二章 狠心的杨广 (第3/3页)
展所学之心啊?如今殿下已是太子,未有从前储位之争,药师当也无此忧虑。”
李靖点了点头,杨广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稳当的。
他也知道王言的意思,两人私交无所谓,但是跟王言去草原打仗就不同了,标志着他成了太子党的一员,投靠了太子杨广。
王言说没有之前的储位之争,表示的也是杨广做太子比杨勇好,不可能出现被废的事情。这也是朝臣的共识了。
何况杨广上位太子以后,正在大肆的结好群臣,扩大影响力。两年过来,杨广已经很有权威了。
李靖沉吟片刻,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可行吗?”
“有何不可行的?”王言笑道,“调你随我参战,你做个大督都领一千兵马,随我杀上几阵,得些功勋轻而易举。就看你愿不愿去,你愿意,我去跟殿下说,殿下肯定是无所谓的。好歹我也是个大将军,此等事等闲而已。”
“行,兄长,我跟你去!”李靖仰头喝了烈酒,很是豪迈。
王言哈哈笑:“不必如此,好像奔着死去的一样。咱们是为了活着,为了活的更好,这才打的仗,可不是为了死。便是龙潭虎穴,又能如何?屠龙斩虎若等闲。”
“屠龙之语,可是犯了忌,兄长少说为妙。”
“只你我二人,又有何妨嘛。来,喝酒,饮胜!”
李靖还是忠君爱国的,也提醒好哥哥注意言语。但他不知道,好哥哥是真的手握屠龙刀,要行屠龙事……
同李靖又是喝到了半夜,第二天王言去跟杨广说了要调李靖到手下的事情,杨广当然没有多的话,很干脆的同意了这件事,帮王言操作,还赏赐了李靖一套甲胄、兵器。
又隔了两天,王言被召入宫。
不是单独见杨坚,而是参谋军机的一大票人,宇文述、裴矩等等全都在列。
这时候文武不分家,非军功不封侯。能位列朝堂的人,不说多能打,但肯定是能打。本身都有几分武功,通几分兵法谋略。
也是这个时候,王言具体的职位才定下,领雁门行军总管,统兵两万,兵出雁门。
召他过来,主要的目的在于,大家想知道他到底能打到什么程度。这不是逼他立军令状,而是配合着整体的战局,做好调整布置。
原因在于草原太广阔了,战线拉的太长,从并州一直到凉州,从北方一直到西北,横跨千余里,战场军情交通不畅,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行军总管的作用也在这里,为大局服务,并灵活变通,解决局部问题,从而牵扯大局。
王言的战斗力太强,统帅能力也经过了检验,没人知道给他两万大隋精锐,能打出什么程度,对你战局又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要知道,王言最少能做到什么程度,以此来调动其他诸路配合。
就是配合。
在调王言参战以后,杨素、史万岁等成名多年的将领也黯然失色,都得给王言做陪衬。王言在军事上的成就,已经直追卫霍了。没有超越,是因为突厥没灭。
王言当然是实话实说,跟他们透了个底。
给他统领的两万大军,只有七千骑兵,余下都是步兵。他保证,这一战打完,最少的战果也是步兵都骑上马。
如此大家也就都有数了,一万多匹的马的战利,至少也得是打的突厥死伤三万,作战范围得覆盖半个草原。结合王言过往的战绩,突厥死伤的数字还得再上浮不少。如此总算一下,王言自己就能干突厥十万大军。
突厥总兵力也不过才几十万而已,还是全民皆兵的状态之下。王言打败了十万大军,基本就相当于把突厥打残废了。
一时的,众人都很高兴,大家都是想着赢。
没人说输了会怎么样,毕竟王言的战斗最凶险,输了王言也回不来。
王言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看着杨坚的面色,给杨广点赞。
杨坚的气色很不好,虚弱的肉眼可见。相比昔日王言进爵之时,可谓是急转直下,眼看着是没几年好活。
杨广还是狠呐。
坐上了太子的位置,杨广的野心控制不住了,他不甘心等着亲爹缓缓死去,不甘心做十几年的太子,想要尽早上位一展大志,也就只能对不起杨坚了……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