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定规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定规矩 (第2/3页)

而要低一些。

    除了从香江来到的雅芝和四个袁家班的武行,要用港币支付工资之外,剩下人员的补贴是银都院线支付。例如杰哥,作为男主,每天补贴是一元人民币。其他人是每天补贴五毛到八毛人民币不等。

    别看这补贴少,大家都是体制内的人,有着正式编制,雷打不动拿工资的铁饭碗。

    开机第一天,早上吃的是包子油条豆浆咸菜。到了中午,这边的剧务给内地演员准备的是馒头咸菜,香港这边六人准备的是米饭红烧肉炖豆角。

    张成一看,立刻就火了:“大家停一下。”

    正准备啃馒头的杰哥等人闻言停了下来。

    张成:“本来,我是不应该管剧务的事情。说好了剧务由这边的同志负责。可是,我们剧组是一个整体。伙食一致是应该有的吧。官兵一体,听说过没有。我们现在拍摄的是武戏,所有人中午晚上,都要肉菜。这一点虽然没有写进合同里,但是我是监制和导演。按我说的执行。”

    剧务看了看副导演张鑫,张鑫点点头:“按照导演说的做。给大家一人弄一个肉菜来,要快。”

    “这都到了饭点了,怎么快的起来啊。”

    看剧务有些无奈的样子。张成掏出兑换的外汇券给了剧务一百元:“去全聚德买烤鸭,今天算我请客。”

    什沙海体校距离全聚德也就几百米直线距离,很快剧务就带人从全聚德提了十二只烤鸭回来。

    跟来的大厨现场把烤鸭片了,张成和雅芝也分到几片鸭肉。吃的两个人满嘴流油。

    内地演员们,是用馒头掰开,塞进鸭片,就着咸菜吃。

    如果按照每天都能吃到白面白米这一点来看,解放前的地主都没这好日子的。

    不过吗,时代是在进步的。

    如果都按照老规矩,大家能吃上野菜就很幸福了。

    但其实谁天天吃野菜也幸福不起来。

    自从张成定下规矩,每天剧组两个肉菜。拍摄进度,也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走向流畅。

    以前这里很多人只演过话剧,根本没有拍摄电影的经验。

    就算雅芝,也是第一次参演电影以前只拍过电视剧,不过电视剧的拍摄和电影区别不大。

    因为剧本二,增加了一个女主,以及杰哥英雄救美以及和两个美人互动的戏份,这也让《少林寺》的剧情更加紧凑。相对而言,商业化的程度更强了。

    原本《少林寺》剧情不够紧凑,是因为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咱不能拿看黑客帝国的眼光去看少林寺,这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代表作了。

    而在《少林寺》拍摄的时代,那种慢节奏的文艺片《庐山恋》都有大票人去观影。

    不过剧情紧凑之后,也有好处,那就是剧情张弛有度。又有雅芝的神仙颜值助阵。效果比原版本还要好一些。

    三个月时间,结束了在京城的取景拍摄。

    一群人赶去嵩山,在没有和尚的少林寺旧址和新建的大雄宝殿,进行后期补拍——后来少林寺的和尚是电影少林寺上映后又跑回去几个,原本都还俗了。

    意外收获就是张成和雅芝,在拍戏的过程中,因为穿着过于新潮,被内地剧组人员隐隐排斥——其实大家是看到这么洋气漂亮的军统女特务,不敢上前搭话。

    不过人终究是社会动物,张成每天给雅芝固定讲戏,甚至让雅芝作了导演助理,熟悉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

    两个人的感情日渐升温,在去荷兰登封的路上,张成就在火车包间的车厢内将雅芝吃掉了。

    为了吃下雅芝,张成也是做出了各种承诺,例如,婚后雅芝还是可以出来工作,不论是做空姐还是做演员,家中的事情交给佣人来做,如果生了孩子,请保姆来带孩子。而且婚后雅芝可以财政独立,养家是男人的事情,雅芝自己赚的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虽然签署了一堆不平等条约,但,抱得美人归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雅芝也答应,因为自己未来要出去拍戏商演等,在家时间少,张成可以多娶几个老婆。这也是香江的惯例,成功男人老婆多。更重要的是,雅芝觉得自己一个女人完全应付不来张成。不是说好了没有耕坏的田吗?

    而且因为嫁进来的早,无论张成娶多少个老婆,雅芝在家的地位永远是大姐。

    对普通凡俗女人来说,男人当然是难以共享的,可未来最流行的就是共享经济。雅芝可以说是走在了未来共享经济时代的巅峰。

    大家来到大雄宝殿补拍镜头,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在镜头补拍完成后好多剧组成员,包括袁家班的四个武行,都去大雄宝殿烧香拜佛。

    进庙拜佛,这也是国人的传统艺能了。

    雅芝也上了一炷香之后,问张成:“你不去拜一下吗?”

    张成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