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行医 333 续命汤 (第3/3页)
江老认为,治疗风痱,应当依顺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寒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性。本方以此两味为核心,调理脾胃阴阳,使脾长胃降,还其气化之常,则四肢可禀水谷之气矣,此治痱之本也。
由此看来,若能透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干姜与石膏寒热并用的机制,则本方的神妙,便不是不可思议的了。
方中的人参、甘草、川芎、当归,乃取八珍汤之半,川芎、当归组成佛手散,活血力大于补血力。因风痱虽非脏腑久虚所致,但既已废,便不能禀水谷之气。气不足,血难运,故补气活血,势在必行。
方中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就是麻黄汤。风痱之因于风寒者,麻黄汤可驱之出表;其不因于风寒者,亦可宣畅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气通畅,不仅使经脉运行滑利,而且有助于脾胃的升降。
况且中医‘还魂汤’就是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可以用来治疗猝死。要理解本方,必须整体分析,若拘泥单味药功效,则很难解释本方的精义。”
林大夫听后笑了,表扬说:“这段时间你没有白用功啊,引经据典,一口气说出这么多东西。我也受教匪浅,是不是以后我们只要遇到这样的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治疗?”
郑好说:“当然,只要是以突然瘫痪为特征(偏瘫或截瘫),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就可以用这个方子治疗。”
神经内一位进修医生问:“用这个方子治疗这些疾病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郑好说:“要遵循中医的基本用药特点,比如冬天要少用石膏,夏天要少用干姜。体质虚,经常出汗的人麻黄用量就要斟酌用之。”
进修大夫说:“这就太不科学了,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量与标准,可不如西医科学好掌握。”
郑好说:“你错了,不确定性这恰恰是中医科学所在?”
田萍说:“不确定怎么就科学呢?”
郑好解释说:“试想,人高矮胖瘦不同,体质千差万别,用药当然就要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有的人喝酒二斤没有事,有的人喝上半两就晕的走不动。你给他们喝同样剂量的酒可以吗?”
徐院长点头说:“有道理,治病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用药,活学活用,绝不能刻舟求剑。”
郑好说:“这个方子虽然可以治疗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但必须符合中医风痱特征,用药剂量也必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加减。”
徐院长看了看表,说:“好,今天病历讨论会就到这里,感谢郑好大夫今天下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中医课。”说罢起身鼓掌。
众人纷纷跟着鼓掌,办公室内想起雷鸣般掌声。田萍拍的尤其起劲,边拍手边冲着郑好点头微笑,意思是说:“郑好,你真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