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年海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百年海塘 (第2/2页)

石路,据说是日本人占领舟山期间逼着当地摊派征集来的劳工修建的。

    小学时上忆苦思甜课,听过老辈传下来的一段顺口溜:“做做大马路,吃吃玉米糊,性命还在司令部。”

    听说当时所谓日本司令部在舟山也就区区1一200人,想想也很奇葩。

    我问过好多人,想知道那条海塘是什么时候造的,都没给答案。

    那就是100多年前了。

    其实村子里不止有过这根海塘。

    在水稻田和棉花地之间有一条中塘,明显的高出两边。最高的土堆外沿还有些零星的石头。

    里面的水田也分了2一3个层级,最高的水田挖去上层的泥土下面都是细细的沙子。

    早些年大哥造楼房就是在承包给自己的叫“高二亩”的最高的田里取的沙,偶尔还挖到过深埋的烂船板。

    就是说村子里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以前都是潮进潮出的海滩。

    我为此对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沧海变桑田,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该有多么大的气魄!

    现在,我儿时戏嬉的海塘早已找不见踪影。

    它的原址已变成了6车道的环岛一级公路。

    外面是连绵的高楼厂房。

    原来的低潮线,就是儿时泥塗尽头的海边建了水泥钢筋石头筑就的标准海塘和规模不小的轮渡码头。

    去年国庆我带自家金毛狗蛋卷去海边转悠,看到一张从码头去宁波的客车时刻表。惊喜之余,不仅感叹:

    何止是沧海变成了桑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