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折服与欣赏(4/5) (第2/3页)
下连温文都大吃了一惊,因为关于这点连她都不知道。
要不是吴小正言之有据,连郭沫若和职务都说了出来,温文差点就要怀疑这小子是在胡扯了。
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吴小正还在继续讲解。
“重庆是什么?是国民党的临时首都,也叫陪都。在那里,有著名的白公馆,有大家所熟悉的渣滓洞,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刘胡兰牺牲的地方。”
对于刘胡兰这个人,大家自然非常的熟悉,因为大家在语文课上早就学过。
“现在大家知道茅盾先生为什么要写树而不写人了把,因为他要写的是延安的人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身处重庆的他,如果直接写人就必被抓,成为另一个刘胡兰。”
大家恍然大悟。
讲到这里,感慨最深的自然是温文。
吴小正讲了这么多,通篇连课文的一个字都没讲,但他把背景讲清楚之后,温文相信,就算他接下来还是对课文一个字都不讲,同学们也会对这篇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比直接讲课文有效得多!
至此,温文也不再怀疑,这小子是否真的具备自学成才的能力。
事实上,吴小正还是讲起了课文。
“也正因为这样的写作背景,才成就了茅盾先生这篇堪称为经典的优美散文。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优美之处。”
……
温文又不得不承认,就算是讲文章的内容,吴小正也讲得非常的生动,就算她自己去讲,也未必能比他讲得更好。
这小子如果去当老师,绝对是一个天才的老师!
距离下课还剩几分钟的时候,吴小正终于讲完了。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行学习这篇课文。”
温文站了起来,带头拍起了双手。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吴小正知道,这次他又出风头了,在犯二的这条路上,他已经越走越远。
可让他觉得奇怪的是,他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