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 洛阳三惨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0章 洛阳三惨案 (第2/3页)

比喻贪恶之人)。

    柳璨和李振,或因出身或因学历,都因自卑而存在心理阴暗面,随着自身权力的不断膨化,扭曲的人格最终以最极端的表现形式——杀戮,来宣泄内心的狭隘和渺小。

    除了“九曲池惨案”和“白马驿惨案”,朱温还亲自操刀了“指鹿为马案”,与赵高不同的是,朱温杀的是那些随声附和的人。

    某次,朱温与幕僚宾客等出游,期间在一棵大柳树下乘凉歇息。朱温忽然心血来潮,脱口说道:“这柳树可以做车毂。”

    车毂,就是车轮中间的圆环,用来连接车轮与车轴,在那个没有轴承的年代,必须用坚硬耐磨的木料制作车毂,而柳木质地柔软,根本不能用作车毂。

    朱温的话显然违背基本的生活常识,于是幕僚宾客们大都保持了沉默,唯有几个马屁精随声附和,说领导说得对,颇具前瞻性。

    没等他们拍完,朱温就变了脸,厉声呵斥他们:“你们这帮知识分子就喜欢鼓动唇舌、颠倒黑白,玩人于股掌。车毂必须用榆木,焉能用柳木?”回头冲侍卫一瞪眼,“你们还等什么?”

    话音刚落,数十名勇士虎入羊群一般,大踏步上前,揪住马屁精们的头发,就地砍头。

    这就是朱温为后世留下的“宜为车毂”的典故,可与“指鹿为马”相媲美。出于公众的认知习惯,我仍以“指鹿为马案”呼之。

    “九曲池惨案”、“白马驿惨案”和“指鹿为马案”,是朱温弑杀昭宗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大清洗的典型代表,我将其并称为“洛阳三惨案”,其中的“洛阳”并非案件的实际发生地,而是以其首都的角色来阐释这场顶层权力圈的血腥更迭。

    若论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摆花瓶】

    伴随着朱温党羽对异己分子的大清洗,中央朝廷出现了大量的空位,当然,这是朱温集团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刻,与此同时,为了顾及吃相,还是需要摆几个花瓶的。

    朝廷提拔吏部侍郎杨涉为宰相。

    《资治通鉴》说杨涉是懿宗朝宰相杨收的孙子(涉,收之孙也),然而《旧唐书》、《新唐书》却明确指出杨涉是杨收的侄子。

    杨收,懿宗朝宰相,因得罪宦官杨玄价(杨复光之养父)而被韦保衡投石下井,最后遭迫害致死,前文有述。杨收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杨发、杨假,一个同父母弟杨严。

    杨收的诸兄弟、子侄,全都进士登第,享誉天下。其中,杨严育有二子:杨涉、杨注。所以杨收是杨涉的大爷,不是爷爷。

    杨氏一门,多博学正直之士:

    杨发:“登进士,又中拔萃”,很受宣宗皇帝器重,因耿直谏言遭贬,贬逐到地方后仍做出了骄人的政绩,“以能政闻”;其子杨乘,“亦登进士第,有俊才……历显职”;

    杨假:史籍用了一个侧面细节来凸显他的人品,据记载,他出殡的时候,有千余人自发地为他送行;

    杨收的三位儿子:杨鉴、杨钜、杨鏻,皆登进士第;

    杨严:武宗朝进士登第,当时有包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