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维稳 (第2/3页)
西结西川王建,东联淮南杨行密。襄州赵匡凝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在削弱朱温的势力,这是朱温无法容忍的。
不过朱温并没有放弃对襄州的幻想,毕竟赵匡凝之父赵德諲是最早归附朱温的开明之士,赵匡凝体内有红色基因,可以算是“根红苗壮”的“汴二代”了,值得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在弑杀昭宗之后,朱温派使节到襄州,试探赵匡凝的态度。赵匡凝对使节痛哭流涕,痛心疾首地说道:“我深受国恩,不敢有别的想法。”
朱温的幻想破灭了,他不可能依靠温和的手段向长江中游渗透势力,只能通过武力强势介入。
为了顺利南征,朱温先要平息内部不安定因素,以防后院起火。所谓“内部”也可细分为地方和中央两大方面。
地方上,他最担忧的当属青州王师范。
青州王师范投降朱温的时候,手中仍握有十万重兵,青州诸将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尚有一搏之力,只是因王师范的弟弟王师克被汴军生擒,王师范才因私废公,坚决投降。也正是由于他的实力雄劲,所以在归降之后仍然坐镇青州,朱温不敢贸然移镇,距今已有一年的时间。
如今,朱温决意南征,必先稳山东。朱温找来最能言善辩的大谋士李振,希望他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把王师范粘来。
李振领命,疾驰青州。
王师范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交出了节度使、观察使的官印及库房钥匙等物品,表明自己愿意接受人事调动,绝不贪恋青州节度。
然而面对全家移居汴州的要求,王师范表现出了预料之中的抗拒,在李振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说自己不仅是戴罪之人,更是朱温的杀侄仇人,离镇入汴,定遭杀身之祸。祈求李振救命,让自己留在青州。
李振借古讽今,以三国时期的张绣为喻,说您知道三国时期有位张绣吗?汉末三国,张绣屡屡与曹操为敌,后来,袁绍派人召张绣入河北,谋士贾诩就对张绣说“袁绍外宽内忌,连自家儿子都不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