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9章 统一两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9章 统一两川 (第2/3页)

军事、经济……全方位地失败,简直惨不忍睹。

    李克用、朱温、杨行密、钱镠等关东强藩均在此时获得巨大收益,而最让李茂贞难以容忍的,就是西川王建的快速成长。

    王建不仅侵占了李茂贞的部分城池,还做出要一统两川的架势,如果王建如愿以偿,那么凤翔将再无宁日。

    李茂贞于是上疏朝廷,控诉王建对东川地区的吞并行为。在这里,他做出是为东川顾彦晖打抱不平的样子,对王建侵占山南西道的行为只字不提。特别是王建先前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和解诏书,他现在是公然抗旨不遵,实在可恶!对此,李茂贞表示强烈谴责、严正抗议!

    昭宗皇帝再下一道停战诏书,要求王建立即停止一切针对东川的军事行动,撤出东川,并派出特别调解员(宣谕使)李洵前往调解。

    王建在梓州前线接见了李洵。王建指着手举大旗的官兵,“群众的呼声,我也约束不了啊。”

    又是公然违诏。

    李茂贞一身正气,“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昭宗认为李茂贞说的很有道理,于是降诏:贬王建为南州刺史,任命李茂贞同志为西川节度使,任命覃王李嗣周为凤翔节度使。

    不知昭宗是故意幽默,还是诚心恶心李茂贞。

    王建接到这份诏书,“哈哈”一笑,置之不理;李茂贞接到这份诏书,气得七窍生烟。

    覃王李嗣周还有模有样地前来“接管”凤翔,结果被李茂贞包围在奉天(今陕西省乾县),幸亏有韩建从中调解,李茂贞才解除了包围,让覃王李嗣周得以返回华州行宫。

    无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凤翔李茂贞,对两川事务均已无力插手,这是王建完成统一两川事业的绝佳契机。

    王建与顾彦晖历经大小五十余战,扫清了外部障碍,正式包围了梓州。之后采纳了谋士周德权的建议,收编招安了东川境内的土匪流寇,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顾彦晖困守孤城,士气低落。

    仅仅一个月之内,治下的遂州刺史率部两万人投降王建;合州刺史率部一千人投降王建;凤翔援军将领李继溥率部两千人投降王建。

    在梓州城内,有座“镜堂”,富丽堂皇,远近闻名,顾彦晖时常在此大宴手下将领。顾彦晖的佩剑斩铁如泥,号曰“疥痨宾”,顾彦晖将此宝剑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养子顾瑶,每逢宴饮,顾彦晖总会让顾瑶手持“疥痨宾”侍于左右,并对诸将说:“我与尔等发誓同生共死,有违背者,就先来体验这个‘大保健’吧。”

    如今,王建攻城甚急,城池陷落只在旦夕,顾彦晖见大势已去,便与诸亲信将领一起享用了最后的晚餐。

    顾瑶手按“疥痨宾”,对诸将说道:“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了。来,排队做‘大保健’吧。”

    于是,诸位亲信履行了诺言,集体赴死(得同死)。

    顾彦晖把养子顾琛(王宗弼)叫到身边,说:“你不是我的亲信旧部,不必与我同死。走吧,逃命去吧。”王宗弼泪流不止,跪拜顾彦晖,然后翻墙而出,又投奔到了王建的阵营。

    随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