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 谁主淮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4章 谁主淮南 (第2/3页)

州之战中,吸收了很多孙儒旧部,要进行消化改编。孙儒降兵中,很多都是“蔡贼”,因为孙儒本身就是脱胎于“蔡贼”,这些蔡州兵是孙儒的嫡系。

    杨行密从中挑选了五千名体格健壮、作战骁勇的精兵,赐号“黑云都”,配发黑色的军服、黑色的铠甲,军饷待遇比其他部队都要优厚。“黑云都”成了杨行密的王牌团,每逢出战,都会率先出击,重挫敌军锐气。

    据说(据杨行密自己说)是因为杨行密每当独处时,总会有一个黑衣人侍立左右,所以才有“黑云都”。本着唯物主义历史观,我坚信这是杨行密利用民众的封建迷信思想,增强凝聚力。让大家相信他有神人相助,跟他混,准没错。

    独处时的黑衣人,就是皇帝的新衣。

    其次,是经济财政方面的措施。

    财政困难是一直以来困扰杨行密的大难题。起兵之初,杨行密集团基本就是靠“金融诈骗”维持团队运作。后来在与孙儒的拉锯战中又始终处于劣势,入不敷出,全靠了杭州钱镠的接济,才得以勉强维持。

    如今虽然吃掉了孙儒,占据了广大的地盘,却没有直接得到太多的实惠,并且还吸收了大量孙儒残部。这些人是要吃饭的,是要发军饷的。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杨行密集团更加雪上加霜。

    于是,杨行密想用当时通用的手段来缓解燃眉之急:“抢劫”百姓。

    这种“抢劫”是带有行政命令的、披着法律外衣的巧取豪夺,比孙儒的暴力抢劫要稍微温和一些,当时的很多军阀都在用,其实直到近现代,也有不少军阀在使用。即政府出面,用茶叶、食盐等商品,强行换取民间的货币,以极为不公平的定价强买强卖。

    杨行密想强行低价换取民间的布匹绸缎,因为在当时,布匹绸缎与金银一样,是流通货币,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商品。

    国民党反动派败退之前,就用滥发法币、强发“金圆券”等手段掠夺民间的真金白银。

    时代不同,物品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

    杨行密的一位智囊高勖,赶紧劝阻,说如今淮南饱受战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