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章 朱温的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3章 朱温的危机 (第3/3页)

市),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诸将集体反对。其中李神福、刘威指出孙儒此番倾巢出动,急于速战速决,所以我们应该拒守各地险要,坚壁清野。打持久战,把孙儒拖入我们的节奏。

    戴友规则进一步提出了“釜底抽薪”的计策。

    淮南地区的百姓苦于孙儒的残暴不仁,心向宽厚仁慈的杨行密,因而有不少淮南地区的百姓扶老携幼,跟随杨行密渡江南下,而孙儒的手下将士也有很多前来投奔的。所以戴友规建议杨行密把这些人礼送回淮南老家,让他们务农经商,恢复生产。孙儒的手下看到淮南民众安居乐业的情景,一定都想返回家乡,没人愿意继续助纣为虐,如此一来,孙儒军队必然军心涣散、自行瓦解。

    杨行密见部将们毫无惧色、同仇敌忾,且思路清晰、判断准确,于是抚掌大笑,“此言正合我意!担心你们畏敌退缩,故以言相试耳!”

    孙儒包围了宣州,部将刘建锋率主力部队从常州前来会师,合攻宣州。

    杨行密避实击虚,派部将张训突袭常州,然后又攻克润州,努力要把闪击战拖入消耗战。

    孙儒过早地暴露了战略意图,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杨行密集团的意见高度统一,就是要打乱孙儒的战争节奏,避开“大决战”,努力把战争拖入消耗战、持久战。

    你来宣州跟我打团,我偏去常州、润州偷塔,还要骚扰你的野区,不让你发展经济。

    杨行密派出游骑,断其粮道,游击骚扰孙儒驻军,使孙儒大军不堪其困。

    很快,孙儒大军粮食断绝,于是派大将刘建锋、马殷、张佶带精锐部队到邻县进行劫掠,以补充军需。

    此时,江淮地区又爆发了瘟疫,孙儒部队因疫情而严重减员,“师人多死,儒亦卧病”,孙儒也没能幸免,患上了严重的疟疾。

    杨行密仔细研判了各路情报:主力部队不在(悍将刘建锋、马殷带兵在外),留守部队战斗力锐减(瘟疫),且部队指挥中枢瘫痪(孙儒疟疾卧床)。天赐良机!

    当机立断,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这是他唯一的绝地反击的机会,唯有全胜,才能生存。杨行密虔诚祷告,乞求上苍看在黎民百姓受苦受难的份上,保佑他为民除害。

    一场决定淮南归属的决战即将打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