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敌友互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1章 敌友互换 (第2/3页)

到,原来是你啊,墨昆仑!”

    墨昆仑英勇救主,立了大功,与初次见面的“赏穿黑马褂”不同,这一次,王镕赏赐给他郊区良田万亩、市区豪宅别墅一座、重赏千金、免死金牌(恕十死),另表奏其为光禄大夫……墨昆仑英勇救主,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据史籍记载,墨昆仑夹着王镕逃跑的时候,因力气过大,以至于王镕“颈痛头偏者累日”,“不胜其苦故也”。

    王镕没死在李匡威手上,却差点儿被墨昆仑夹死。

    不过《资治通鉴》在王镕的年龄记载上前后矛盾:在中和三年(883),王景崇病逝,王镕袭位,“时镕生十年矣”;而十年后的景福二年(893),墨昆仑救王镕,“镕时年十七,体疏瘦”。

    10+10=17。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则一致记载王镕袭位时是十岁,也就是说,墨昆仑救王镕的时候,王镕应该是20岁而不是17岁。

    不过在王景崇病逝、王镕即位的具体年份上,这几本最权威的史书又出现了细微的不同,有的记载是中和二年,有说是中和三年。

    其实无所谓,因为王景崇卒于中和二年12月,年底去世,奏报朝廷,一来一往,朝廷的委任状就有可能是在中和三年正月送抵镇州。

    所以要看史官如何界定王镕的“袭位”标准。当然,还是那句话,以本书的历史观来看,王景崇死在哪一年并不重要,王镕袭位时的年龄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匡威鸠占鹊巢的阴谋没有得逞,身死名裂。

    【敌友互换】

    李匡威死后,王镕依礼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亲自素服哭祭,并派使节赴幽州报丧。

    李匡威在镇州发动军事政变,胁迫王镕,罪在不赦,但他在危难之中伸出援手,成德军民也是铭记于心。

    功是功,过是过,一码归一码。

    李匡筹得知消息后,奏报朝廷,说王镕恩将仇报,杀害我哥,我要征讨镇州,以报杀兄之仇。

    显然,这是李匡筹要借机吞并成德军。

    昭宗皇帝下诏制止,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升级,同时下诏给朱温,让他居中调停。

    李克用得知镇州失去幽州的外援后,立刻亲率大军,兵临镇州城下。

    王镕失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