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入朝在即 (第2/3页)
朱秀摊摊手:“这次算我看走眼,没有听你劝告。
不过陶文举的确有能耐,当初让他进天雄军,也是柴帅主动开口向我要人,能得到柴帅认可,陶文举的去留就不是你我能够掌控的。”
“唉~早日如此,当初就应该把这狗东西一辈子留在泾州。”潘美愤愤不平。
朱秀笑道:“要是陶文举识趣,以后能不忘香火情,我们在朝中也有一份助力。”
潘美瞪着他:“那要是狗东西过河拆桥,忘了你这位伯乐公咋办?”
朱秀笑了笑:“陶文举虽然势利,但并不傻,他不会主动寻求与我作对的。”
“希望如此吧!”潘美摇摇头。
下午时,柴荣派人请朱秀去邺军大营,说是郭威和冯道已经商讨完毕,让他过去一同议事。
朱秀刚骑马入营,背后传来呼喊声:“贤弟!”
忙勒马回头看去,只见几个顶盔掼甲的军汉朝他走来,为首一人白面方脸大耳,正是赵匡胤。
“赵大哥。”朱秀翻身下马,拱手笑道,朝赵匡胤身边几个英武不凡的军汉颔首致意。
“贤弟入营有何事?”赵匡胤笑道。
“得柴帅相召,唤我到大帅营帐议事。”
赵匡胤羡慕地道:“大帅入朝在即,此刻召贤弟去议事,一定想带上贤弟入宫。”
朱秀谦虚道:“尚且不知,一切听大帅吩咐。
赵大哥怎会在此?”
赵匡胤笑道:“朝廷有令,我父亲重新担任护圣军都指挥使一职,协助王殷将军打理禁军事务。
愚兄我也复任内殿直班虞候,今日就要入宫宿卫。”
朱秀忙道:“恭喜赵大哥!”
难怪见赵匡胤眉梢带喜色,原来是官复原职。
还说羡慕自己得大帅重用,他父子二人重新成为禁军将领,一个在侍卫司担任一军都指挥使,高级军官,一个在宫里当差,宿卫宫禁,可谓前途无量。
老赵家才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赵匡胤指着身旁几位军汉道:“我来介绍,这位是大名府人李继勋,如今担任殿前散员班指挥使;这位是开封人石守信,如今在内殿直效力;这位是洛阳人王审琦,如今担任内殿直都知。
诸位兄弟,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彰义军储帅朱秀!”
三名高大魁梧的军汉齐齐抱拳行礼:“见过朱副军使!”
朱秀心中微微震惊,急忙还礼道:“三位兄长不必多礼!既然是赵大哥的朋友,自然也是我朱秀的朋友,私下里相交,只需按照长幼论序便可。”
三人相视一眼,看向朱秀的目光里多了些亲近和善意。
“呵呵,今日匆忙,贤弟要去大帅帐中议事,我等也要进宫宿卫,就不多聊了。日后再找机会相聚,反正往后你我都在开封,时间有的是。”赵匡胤笑道。
“改日小弟做东,请诸位兄长吃酒!大帅相召,不敢延误,还请诸位兄长恕罪,小弟告辞!”
《仙木奇缘》
朱秀笑着揖礼,翻身上马而去。
年岁最长的李继勋笑道:“这朱秀少年得志,倒也没什么盛气凌人的架子,不愧是隐士高徒,谦虚有礼,值得交往。”
年纪最小,只有二十二岁的石守信羡慕地道:“他比俺还小几岁,却已经做到了藩镇储帅,虎翼军副都指挥使,又得大帅重用,日后一定是出将入相的显赫人物。”
二十五岁的王审琦感慨道:“当年在河中平定李守贞之乱,我曾经远远见过朱秀一面,当时他以少年之身,在大帅和柴帅身边侃侃而谈,我就料定此人日后必定不同凡响。
如今我从大帅身边一个亲兵当到了内殿直都知,朱秀却已经是一军副都指挥使,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真是天差地别啊!”
三个军汉皆是感同身受般点点头。
赵匡胤笑道:“朱秀乃世之英才,天下间能与其相比者寥寥无几。拿自己和这样的人物比较,无异于自寻烦恼。”
老大哥李继勋笑道:“元朗所言极是,我等弟兄各有造化,倒也不必与朱秀相比。那样的天纵之才,也只有如大帅、柴帅一般的当世豪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