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8章:献策!殷正茂:不能只有户部睡不着 (第2/3页)
若报上官,再行驱赶,或许咱们都没事!愚蠢!白痴!废物!”
“更要命的是,此事乃是新任户部尚书殷正茂上奏汇禀朝廷,涉及辽东赈灾款里有猫腻,此事绝对会闹大,朝廷为平息民怨,会将我罢黜,但一定会将尔等毒瘤处死!”
……
御史的嘴,锋利的刀。
能与其抗衡的只有翰林院出身的那群人。
张顺天三人听到钱泰这番话,顿时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全蔫了!
他们不报,也有他们的委屈。
驱赶灾民这类事情,不能明说,更不会有明文法令。
灾民只能抚,怎能赶呢?
但实际上,年年都是驱赶为主,抚慰为辅。
因为京师没有那么多安置之处,也没有那么多银子抚慰。
上面(厂卫)的原则是:遇灾民流民,倾力遣回原籍,但为了避免民怨,不会明说。
他们完全是在依照常例做事。
而今出了事。
朝廷要安抚百姓,避免民怨爆发,他们自然要背锅。
至于他们贪墨、贩卖人口的罪名也被揭出,他们还能怪谁?
不争气,不聪明,还不干净,并不冤。
……
夜,戌正时分。
内阁值房,灯火明亮。
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三人聚于一室,刚看罢殷正茂今日提交的第二道奏疏。
殷正茂请求——
“彻查户部,将户部与地方官员勾结,徇私枉法的官员一律严惩。”
“彻查辽东地方官场,将所有涉及贪墨赈灾银的官员一律严惩。”
此外,他对安抚灾民也有建议。
“不宜立即遣返原籍,宜在京郊搭建棚户,开设粥棚,待辽东赈灾异况查明后,给予一定安抚政策,如免除差役田赋等,再行遣返。”
最后,他还提出了一道新策,名为:内外廷联合相扶之法。
内廷,指的是禁中;外廷,指的是朝堂。
参照此次事件来讲,安抚灾民需要费用,后续还会为辽东拨付费用,额度甚大。
这个费用,不应户部独出,而应内廷内库(皇帝私库)和同样拥有财物库的工部与户部分摊。
之后,若内库或工部遇到财物数额较大的支出,户部也可分摊。
以避免某个衙门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张四维看罢,不由得睥睨一笑。
殷正茂打算盘的声音太响,他在内阁都听到了!
在他眼中。
对方彻查户部,是为了与前任之事彻底分割,杜绝做擦屁股的事情,然后建立自己的部堂权威,有一定私心。
彻查辽东地方官员,是为了让满朝官员知晓,户部的钱不能贪、不能拿,此乃立威立规矩之举。
这两个请求,落在这个事上,还算合理。
他勉强能接受。
但殷正茂的内外廷联合相扶之法,就是个笑话。
朝廷真正有钱的就三个地方:内库、户部(太仓库)和工部。
太仓经常窘迫,内库时时充盈,工部自给自足。
乃是当下大明的常态。
自嘉靖之后,内库不足,皇帝便派遣宦官索取,外库(太仓库)饷银不足,求助皇帝请发内帑,皇帝不会轻易答应。
这导致,户部总是没钱,总是闹饥荒。
这个所谓的“内外廷联合相扶之法”若真施行,几乎全年都是内库和工部帮扶户部。
即使没有这个法策,内库没钱,户部也不敢不帮扶。
当然。
在遇到重大灾情或支出大额军费时,户部没钱,内库还是会出钱的。
但前提是内库没钱了。
殷正茂这个空手套白狼、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计策,即使内阁同意,李太后与冯保也不会同意。
虽然都是为了大明,但彼此还是要分锅吃饭的。
内库的首要作用是御用,其次是国用,最后才是民用。
这点,小万历都是知道的。
殷正茂这番强势厚颜之态,刚上任就对着皇家内库指手画脚的作派。
让张四维觉得:此人有入阁之心,然完全无入阁之能。
张四维虽对殷正茂不喜。
但张居正没发言,他便没有表达态度。
他入阁时,小万历手注的那句“随元辅入阁办事”,能让他记一辈子。
这时。
张居正看向二人,道:“我觉得殷尚书的请求尚可。”
“至于最后一条新策,可能是因近两年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