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收复京师李晟 (第2/3页)
在不利的情况下,对内继续围攻敌将郑景济,对外抵御朱滔等敌将的进攻,每日双方发生数次战斗,与敌相持四个月。
后李晟病重,众将商议退守定州,朱滔等敌将忌惮李晟的威名,不敢派兵追击。
建中四年十月,泾原士兵在长安发生兵变,拥立前泾原节度使朱泚为帝,德宗李适逃往奉天。
李晟病愈正欲统兵再次北上时,接到德宗诏令,让其回师勤王。
张孝忠因义武军处于抵御叛将朱滔和王武俊的前线,数次阻止李晟率军回师。
李晟留下儿子李凭做人质,又以玉带馈赠张孝忠的亲信,方才赞成李晟带兵回师。
李晟率部越过飞狐关,抵达代州,德宗李适任命其为检校工部尚书、神策行营节度使,并获赐实封二百户。
后经蒲津到达渭北,并屯兵于东渭桥威慑朱泚。
当时,刘德信战败后率部前往渭南勤王,与李晟合兵一处,因军令无法统一,李晟以战败罪斩杀刘德信,并收编其部增强了军队实力。
兴元元年正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部从河北回师勤王,屯兵于咸阳,担忧李晟独当一面会分其战功,便奏请朝廷欲与李晟合兵,后德宗李适下诏命令李晟移营。
李怀光迟迟不肯出兵攻打朱泚,李晟愿做先锋建议速攻长安,但李怀光拒绝。
当时,神策军的赏赐多于其他军队,李怀光奏请诸军要赏赐均等,欲让李晟因削减赏赐失去士兵的拥护。
于是德宗李适派遣翰林学士陆贽前往军营,命令李怀光与李晟共同决定。
李晟认为李怀光身为元帅,此事应由其决定。
李怀光见无法为难李晟,只好作罢。
李怀光屯兵咸阳八十余日,德宗李适数次催促其出兵,李怀光以等待时机为借口不肯出战,并暗中与朱泚联络。
李晟担忧军队被李怀光吞并,暗中奏请移驻东渭桥,但德宗并未赞成。
李晟认为李怀光叛状已明,应早做准备,请求派遣裨将赵光铣、唐良臣、张彧分别担任洋、利、剑三州刺史,保持汉中与蜀地畅通。
这时吐蕃欲出兵帮助唐廷消灭朱泚,于是德宗李适打算前往咸阳督战,李怀光担忧朝廷欲夺其兵权,加速叛乱。
李晟假传诏令率部移驻渭桥,摆脱李怀光的控制,数日后,李怀光吞并鄜坊节度李建徽和神策将杨惠元的军队,德宗李适逃往梁州,后任命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和同平章事。
“李晟孤军独挡强敌,对李怀光既深加戒备,又不断周旋。”
“因缺少粮草,派遣官吏征收渭北地区的赋税。”
“由于李晟的忠义感动人心,当时京师附近戴休颜的奉天军、韩游瑰的邠宁军、骆元光的华州军、尚可孤的神策军,全部归属李晟指挥管辖。”
“李晟又给李怀光写信,劝其攻打朱泚戴罪立功,但李怀光不从,因粮草将尽,又担心会被李晟偷袭,便于三月率部移驻河中。”
“途中李怀光纵兵劫掠,部将孟涉和段威勇不满李怀光的做法,统领数千人归顺李晟,后李晟被任命为河中、晋绛节度招讨使。”
“德宗李适欲前往西川,李晟认为德宗应屯驻梁州,以安天下人心。”
“四月,李晟被任命为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李晟与将士同甘共苦,用大义激励军心,全军将士毫无怨言。”
“有将士从长安城中逃出,认为朱泚等人将会失败,士气大振。”
“五月三日,李晟统兵抵达通化门,敌将不敢出城迎战;”
“次日,李晟召集诸将商讨作战计划,众将认为应先攻外城,占据坊市,后攻取宫城,李晟认为要集中兵力攻打皇城。”
“二十五日夜晚,李晟从东渭桥移驻光泰门,指挥唐军攻城。”
“朱泚趁李晟立足未稳之际,派遣部将张庭芝、李希倩率部出战,被李晟派遣部将连败两次,唐军乘胜攻入光泰门。”
“次日,李晟否决众将等待西边唐军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