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573章 开定四夷刘仁轨 (第1/3页)
刘仁轨年少时家境贫困,恭谨好学。
适逢隋朝末年,统治残暴,骄奢荒淫,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
尽管如此,他每在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到后来,刘仁轨以学识渊博而闻名。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为其修改文章,受到赏识。仁瑰于是赤牒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不久后,被调为陈仓县尉。
当时,折冲都尉鲁宁骄纵违法,历任陈仓县官都无法制止。
刘仁轨就职后,特地告戒鲁宁不得重犯,但鲁宁仍凶暴蛮横如故,刘仁轨于是用刑杖将他打死。
“贞观十四年秋,太宗准备到同州围猎。”
“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上表劝阻,太宗接受谏言后下诏褒奖。”
“不久,刘仁轨被授为新安县令,累官至给事中。”
“刘仁轨为官清廉刚正,但是为得宠的中书侍郎李义府厌恶,受其排挤诽谤后被贬为青州刺史。”
“显庆五年高宗发兵征讨百济,时任青州刺史的刘仁轨受命统领水军,监督海运,负责后勤保障。”
“时值严冬,气候不适宜出海,但李义府急功近利,一再督促刘仁轨运送军队的给养。”
“刘仁轨一再上表,申述此时出海会有危险,但李义府根本不听。”
“在李的一再催促下,刘仁轨只得出海,结果遇上大风,船队都被海浪掀翻,部下死伤严重。”
“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刘仁轨。李义府不但推卸责任,还落井下石。”
“高宗认为有理,免了刘仁轨一死,只罢了他的官,让他以平民身份随军效力。”
“龙朔元年,苏定方平定百济,战后,刘仁愿留任守城,被任为都护,与新罗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
“唐朝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但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百济乘机起兵围攻唐镇守将刘仁愿,高宗于是授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并发新罗兵为援。”
“刘仁轨受任方洲刺史后,与新罗军一起援救刘仁愿,并击退围攻百济军,与城中的刘仁愿会合。”
“当时,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已久,因战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
“高宗令刘仁轨率部前往新罗,与金法敏商议唐军去留的问题。”
“在时机成熟后,刘仁轨先发制人,派人侦察扶余福信修建的真岘城军情。”
“随后,他引新罗军乘夜袭击真岘城,悄悄攀墙,至拂晓破城而入。”
“百济王扶余丰猜疑鬼室福信争权,将其杀死。”
“他又闻唐军骤至,急遣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
“龙朔三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新罗,朝廷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过渤海到来,与刘仁轨等会师。唐军士气因而大振。”
“按照唐军部属,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国王金法敏于是率领陆军进发,刘仁轨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着熊津、白江进军,与陆军会合。”
“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
“扶余丰脱身逃走,所佩宝剑被缴获。”
“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军、耽罗国使投降,只有主帅迟受信占据的任存城还未被攻克。”
“当初,苏定方灭亡百济,主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纠集溃卒,凭借险要地势接应鬼室福信。”
“白江口之战后,二人投降唐军。”
“刘仁轨展示诚意,让他们攻取任存城来证明自己的真诚,又为其补充军械、粮草。”
“沙吒相如等最终攻克了任存城,迟受信独自逃往高句丽,百济的残余势力被全部消灭。”
“孙仁师等人班师回朝,朝廷令刘仁轨率军留镇百济。”
“百济两次遭受战乱,境内受到严重的破坏,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