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黎明彼方(第一季终) (第3/3页)
如我所言,你怎么想呢?子房。”沉默许久,刘邦终于还是开口了。他知道才苏醒过来的张良接受这一切很困难,但是有些问题是必须面对的。
张良于是缓缓回过目光,但看着刘邦静坐的侧影,也还是什么都没说。
而刘邦轻叹一声,只好继续说下去。
“花木兰从头到尾都没有真诚过,不但对我们,对你也隐瞒了所有的事。”
“事实就是,她半年前在唐曌国犯下了多项重罪,为了叛逃保命才来到秦楚。接近你也接近我们,和我们这些素昧平生的人站在一条战线,然后用我们所在秦楚的势力作为她有效的保护伞。而且不知道,她来到秦楚是不是还带着其他更不可揣测的目的……”
“从始至终她都没有坦白过自己的过往,如果不是这次战后事变,我手下的情报网都查不出事态已经变得这么激烈,以至于让唐曌国的官方势力都冒险潜入秦楚,不择手段要逮捕她。”
“你明白了吗?子房。”话及此处,刘邦忍不住语重心长地叹道,“我们一直以来认识的‘花木兰’,并不是她这个人的真面目。”
张良沉静的目光颤了一下,手里紧紧抓着汤碗,嘴里似有话却干涉着说不出口。
刘邦看着张良的样子,沉了片刻也只能叹出一口气,“可你心里还是担心她……”
“那……他们”张良听着刘邦的话,紧皱的眉头缓下些许,然后轻声说道,“唐曌的人,会怎么处置她?”
“唐曌是以法治国的啊。”刘邦看着张良,眼神沉重而由衷,“你我都清楚,即使没见过也能想象,一个完全以法律治理的国家处理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留情的。”
“虽然不清楚唐曌国论刑的具体法案,但是花木兰曾一举犯下多项罪名,最要命的是她还盗走了唐曌国的传国国玺——日月凰玺——那么多罪加在一起,不管怎么算她都难逃重刑的。”
“会死吗?”张良几乎下意识吐出了这几个字。话音才出,他自己也惊觉过来,缓缓抬起目光,看向刘邦。
而刘邦凝视着他的目光,眼神复杂地说道。
“子房,你要明白,花木兰的事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再干涉了!”
“这是唐曌国的内事,而且还是关系到了他们国家法律执行的重要事件,现在花木兰已经被逮捕回了唐曌境地,如果我们再有任何插足就是在挑起国家层面的矛盾了。”
“虽然他们的官方势力这次擅入秦楚执行逮捕任务的行为很不妥当,但是除了逮捕花木兰之外,他们从头至尾没有涉足我国所有的在发事件,也没有对秦楚造成任何形式的国家资源损失——别忘了,这段时间里的秦楚是一直处于政权崩解的内乱状态啊。”
“所以从原则上来讲,他们也是很尊重我国的主权了——无论如何,我们现在都没有理由去干涉别人国家的事!”
张良听着这些话,目光变得越来越沉默,但是在瞳孔的深处,他其实明白,他明白刘邦的忧虑也明白刘邦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现在就该倒头再睡上一觉,醒来的时候就把什么都忘掉。
“就算了吧,子房。”而刘邦最后还在语重心长地说道,“有些道理不必我来跟你强调的——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你和花木兰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了。”
到此为止了。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张良整个心都不禁地震动了一下。
但是刘邦的冰冷直言并没有错,是该到此为止了。
“其实我今天来不只是要告诉你花木兰的事情的。”话说着,刘邦的语气又忽然缓和了下来,“更重要的还是想和你分析一下秦楚未来的大事。”
刘邦话锋一转,张良的眼睛也霎时明亮了些许。
三年内乱困局,一朝颠覆战役,千江岭烛龙浩劫后,秦皇嬴政、元帅白起、楚王项羽全都丧生,尚且存活的均权人芈月也不知踪影,整个秦楚国的权力高层已经几近架空。
因此百废待兴,万民待安的亡国残景下,秦楚目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重建政权体系。
而这一历史重任,自然是落在了秦楚最后一个健在的权位人物,汉王刘邦的身上。
时代变了,从千江岭一难里侥幸存活下来的刘邦,现在需要站在秦楚的风口浪尖,去力挽时代的狂澜了。
“当然你现在的心情肯定很乱,也不愿意掺和什么事,但我还是先把话放在这里吧。”刘邦目光凝思着说道。
“曾经去凤岐山拜访的时候,我从姜公那里了解到,你有很大的军事政治才能,也有过一定从政为官的意愿,只是在凤岐山上从学多年并无机遇。”
“老实说,从你还在那山上译读古书时,我就对你关注有加,后来相处了这么久,我也对你的才智和潜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而眼下是一个很好也很重要的时机——我作为一个朋友,也作为秦楚国的汉王,诚心邀请你与我一起重建秦楚的政权体系,复兴这个千年古国的和平与辉煌。”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你愿意,在政权重建后出任秦楚的一国之相绝无问题。”刘邦凝视着张良的眼睛,一边期待着灼热的光亮,一边信誓旦旦地承诺,“好好想想,你今年才二十四岁啊。”
“凭着你在凤岐山上积累了二十年的才识与能力,只要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你将成为秦楚整个千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
而张良沉静地听着,目光深处确实亮起了一触微芒,很灼热,也很迷惘。
“你不必急着给我答复,我等你。”刘邦最后平声说着,从床上站起身来,“趁着你休养的这段时间,好好把未来的道路思量一下。”
“嗯。”张良见刘邦起身,便也温和了目光,认真地回应道,“我会的。”
“快把药喝了吧,该凉了。”刘邦看了一眼张良捧在手中的药汤,便转身离去了。
直到门前的时候,他才顿了一下,似有犹豫地转过身,深沉地看向张良。
“子房,容我再多言一句。”
“你还年轻,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女情长终是小事,男人的目光还是要放得长远。”
言罢,刘邦掩门而去。
而张良捧着手里已经温度的药汤,沉默片刻后抵着嘴边缓缓喝下。
他控制着自己的思绪,尽可能什么都不去想,就让心安然如镜。
当平静的目光再落向光芒,那只雨燕已不在悬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