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还原二十年 (第2/3页)
接过端详了许久,又问了句,“近照有吗?”
这下别说余元了,沈老爷子都好奇了起来,“你小子到底要干嘛?”
找创作灵感,需要看当事人照片?远了不行,还要近的?
恰因电影筹备完毕,开拍在即,余元正好拜访过老郭,近照还真有。
周南眼睛盯着照片,嘴里回复着沈老,“不太好解释,只是希望...老郭能看看他儿子现在的样子。”
这不废话么?
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的正常人,谁又不希望呢?前提是得能把郭帅找着!
片刻后,放下手机照片,指了指桌案,周南再次开口,“和您老借个纸笔。”
这是有灵感了?这么快?已经好些年没有升起如此强烈的好奇心了,沈老爷子做了个自便的手势。
理论上,这种纯华夏式的布置,桌案上只有文房四宝,但谁让这是家酒店呢?现代纸笔并不难寻。
写歌?当然不是!那玩意儿又不急。
铺设完毕,周南回归了“老本行”,没错,是画像。
说起来,这还是他手伤痊愈后第一次画像。
人说三岁看老,大约说的是性格,但孩子五官业已成型,再加上父母的遗传特质,周南想挑战下自己,能否模拟出24岁郭帅的样子。
这种模拟,并非抖乐等软件那种简单粗暴的程序,而是一种经验技巧的判断。
一定要说有什么诀窍的话...骨骼,一个人的骨相,决定了其大部分的轮廓,而周南...似乎很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
只不过上次,他挑战的是由骨骼,还原一个面部高度腐烂的女尸,那次他成功了。
而此次,则是要通过一家三口的照片,还原一个两三岁小孩的二十年!
这次,他能成功吗?没人知道,因为即便画出来,也没办法验证。
岂非无用功?
可能吧,周南的初衷,也不过是想圆那位父亲的一个念想罢了。
没有急于动笔,他立于桌案前,闭目,一家三口的面部细节,在其脑中一一掠过,分析,模拟。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
周南的额头似乎有些见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