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借机突进,风起云涌 (第2/3页)
的脸庞。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抹冷厉,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海兰哈克的撤退,真的只是因为害怕我们吗?”
此话一出,帐内的喧闹声顿时安静下来。众将纷纷低下头,脸上的兴奋渐渐被冷静所取代。
“殿下的意思是……”一名将领试探着问道,语气中透着一抹疑惑。
“海兰哈克撤退得太过突然,这其中必然另有隐情。”
林仲云缓缓说道,目光中透着一抹深邃,“你们有没有想过,海兰哈克的撤退,可能是为了引诱我们深入?”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冷厉,声音中透着一抹不容置疑的力量:“北蛮的呼延唤绝非泛泛之辈,他一定会利用海兰哈克的撤退,布下更大的陷阱。
如果我们现在贸然出击,很可能会掉入他们的圈套。”
听到林仲云的话,众将纷纷陷入了沉思。他们虽然心中依旧憋着一股怒气,但却不得不承认,林仲云的判断是有道理的。
“殿下所言极是。”
一名年长的副将缓缓开口,语气中透着一抹敬佩,“北蛮的呼延唤向来狡诈多端,他绝不会轻易放弃海兰牧场。
海兰哈克的撤退,的确可能是一个陷阱。”
“没错。”另一名将领点头说道,目光中透着一抹冷静,“如果我们现在贸然出击,很可能会中了北蛮的计策。”
“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一名年轻的将领忍不住问道,语气中透着一抹焦急,“难道就这样按兵不动,坐视机会流失?”
林仲云闻言,目光中透着一抹深邃。
他缓缓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标注着义军与北蛮位置的区域,语气中透着一抹冷静:“海兰哈克的撤退,的确是一个机会,但我们不能轻易出动。”
“如果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岂不是白白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名年轻的将领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抹不甘。
“没错!”另一名将领附和道,目光中透着一抹焦虑,“海兰哈克一撤,北蛮的防线已经崩溃。
如果我们现在按兵不动,等到他们重新布置好防线,岂不是前功尽弃?”
然而,这些话语中却少了先前的激动与热烈,更多的是一种试探与犹疑。
他们看向林仲云的目光中透着一抹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就在这片沉默中,有人低声说道:“如果李忠武将军在的话,他一定会站出来,力挽狂澜。”
此话一出,众将的目光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李忠武,这位义军的中流砥柱,如今却深陷敌营,生死未卜。他的名字仿佛一道无形的力量,压在众将的心头,让他们既感到惋惜,又感到无力。
“是啊,如果李将军在的话,他一定会带领我们冲破北蛮的防线,与袁景新将军汇合。”一名年长的副将叹息道,语气中透着一抹深深的遗憾。
“但现在,就连李将军都已经被俘,我们又能怎么办?”另一名将领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抹无奈。
听着众人的话,林仲云的内心犹如翻滚的潮水,复杂而矛盾。他知道,众将的目光中不仅有期待,还有一股憋在心头的怒气——那是对北蛮的仇恨,是对李忠武、袁景新被困的愤懑。
“他们心中憋着一股气,我心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林仲云在心中默默说道,目光落在地图上,手指轻轻划过标注着海兰牧场的区域。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一条路是借此机会长驱直入,直捣北蛮的核心,与被困的李忠武、袁景新汇合;
另一条路是继续按兵不动,蛰伏以待,等待一个更加稳妥的时机。
在没有海兰哈克撤退的消息之前,他已经决定按兵不动,因为他知道,贸然行动可能会让义军陷入北蛮的陷阱。
然而,现在局势发生了变化,海兰哈克的撤退,似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
“如果我们现在还继续按兵不动……”林仲云的目光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那岂不是白白放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李忠武与袁景新的身影。
他们是义军的中流砥柱,是他最信任的战友。然而,如今他们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