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收 (第2/3页)

件如果想被选上,必须要有新意才行。如刚刚的耕牛,新农机什么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交上去绝对会和很多人的稿件重复。那时候就看谁的文笔好,就用谁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到时候,被砍掉的可能绝对超过九成。

    而李昭现在给她指点的地方,绝对是很少见的,有这两点,自己的两篇稿子,基本就有了。而且由于另辟蹊径,过稿的可能就极大,想着手里也不闲着,开始抓拍李昭说的两个场景。特别是小孩子的,很唯美,也很心酸。

    很快拍完,苏雅先和李父问好,完了就开始采访几位专家,边采访边记录。而李昭这时也走到自己老爹身旁,问好后问道:“爸,今年的产量情况怎么样?我看刚刚已经在称了。还有苏雅现在采访的那几位我没见过,他们是什么人啊?”

    产量情况是李昭比较关心的,要知道这时还没有用化肥,主要上了蚓土,李昭很想知道效果怎么样。以前由于蚯蚓养殖的规模比较小,蚓土也少,使用面比较小,用了之后有效果,但没有经过大田试验,效果怎么样,不好说。

    李父听到是问这个,也很高兴,说到:“那几位啊,他们是农业部的人,来看生态农业效果的。我们一起做了对比,使用蚓土的田,今年应该不错,明显比没有用的长势要好,刚刚大致称了一下,估计能比没用蚓土的多上一百多斤。”

    “使用量最大的几块地,长得最好,可能产量能达到七八百斤,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听专家说,基本上快要赶上用化肥的地了,咱们一亩地可比用化肥的少了十几块的投入。”这个说的还真对,这个时代化肥价格可不便宜,最便宜的是碳铵,基本十块左右一袋,硝铵和尿素更贵,一个十几块,一个二十多。

    李昭一听,这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产量了,要知道,在有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普遍的玉米产量也不过是一千斤左右,如果能保证玉米产量都达到八百斤,那绝对是巨大的进步,怪不得农业方面的专家要进行那么细致的统计。

    李昭回道:“这产量很高啊,咱们后面规模起来后,估计大部分田地的情况都能达到这种程度,这就基本上算是多了将近两成的产量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粮食产量普遍都是比较低的,玉米五六百斤是常有的事。一亩地能多打一百多斤粮食,那是什么概念,那是能多养活上亿人口的大事啊。所有田地如果都实现这样的效果,那消除饥饿就在眼前了。

    听到这个喜讯之后,李昭知道,苏雅的新闻稳了,而且自己的生态农业构想也稳了,以后绝对会是所有人都争着实施。没有什么会比这实实在在的数据更有说服力,更没有什么比这实实在在的粮食更有号召力。

    看了看苏雅那边的采访,李昭又问道:“新农机现在是什么情况?我看咱们这到了二十台,效果怎么样?”李昭也是希望新农机能顺利落地。

    李父看了看李昭,笑着说道:“就知道你会问这事,效果当然好了,比用木头做的轻便多了。现在牛全部用来耕田,播种全部用人力完成,速度比以前快多了,用相同的人,相同的牛,配上新农机,每天最少可以多播种三成地。”

    李父一说到这里,就是乐呵呵的,这是自己儿子捣鼓出来的,今年李家村的秋播肯定能够超过千亩,加上这半年积攒的蚓土,明年丰收基本算是比较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