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禁武诏驳议 (第2/3页)
,可是决断多了。
只可惜,杀狼引虎,金是灭了,蒙古又来了,这位皇帝自此也就再无作为,郁郁终老。
李灼的上书,理宗是心有戚戚的,可是,他还不能准,因为相比天高皇帝远的辛复北之流,这位官做的一帆风顺的李灼,恐怕威胁还要更大一些。
有宋一代,抑武扬文,但凡文官知武事者,都是隐忧,何况,全天下练武的人是那么的多,武者战力又远普通人,这封上书若是准了,全天下武人都得承李灼的情,这位文采即好,人也干练,又会当官的瑞平年探花,还不得反了天了?
准也不是,不准也不是,拿着上书左右为难的理宗,却忽然现一件事,当即眉开眼笑,一切事情迎刃而解。
原来,那《禁武诏驳议》里,有数处用到昀字的地方,竟然是完整整的原字,理宗全名赵昀,李灼身为探花,不可能连讳笔都不晓得。
而且很明显可以看出来,那笔原本是讳着的,只是后来被人强行补足了,而且补的甚是拙劣,一眼可见。
这么明显的疑点,理宗只作不见,当即大笔一挥,准了李灼折子,赏了些金银,却又将其以大不敬治罪,贬回原籍,永世不得录用。
这讳笔究竟是何人所填,李灼百思不得其解,一心冤枉的回了家,结果就见3岁的儿子李夭正站在他书房桌上,拿了一只蘸了墨的笔,去补全书里所谓的“错”字……
此子命犯太岁,天煞孤星,先害其亲,再害其友,命里注定一生孤苦……算命先生的话涌上李灼心头。
一时间,挚妻亡故,惨遭贬黜的怨恨涌上心头,小李夭那无辜的眼神,更增添了他的暴虐,这一顿狠揍,若非府上老管家于心不忍,最后关头以身相待,小李夭几乎要被生生打死了。
从这以后,小李夭不再说话,也不再好奇的问这问那,似乎顷刻之间就长大了,明白了很多事。
罢黜出临安,那是圣旨,不能违背,几日之后,李灼一家,带着家中仆从,近年为官所得,还有伤痕累累的小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