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三:你我相约永不再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番外三:你我相约永不再见 (第3/3页)

住了他的心。

    从长安回返,已是第二年的秋天。

    使团的队伍被拦在了北城门外。太守府的官员亲至使团前,话说得隐晦:“天色已晚,还请使团在城外歇息一宿,明天再进城。”

    刚过正午,秋日的暖阳还挂在树巅,离城不过十里。使臣们憋屈。大唐皇帝都大度不计较,称:“两国永世交好。”待若上宾,小小的益州府竟敢如此怠慢。

    “今天可是十月初九?”晟丰泽突然问道。

    赤虎点头:“正是。”

    无视使臣们的愤怒,晟丰泽淡然吩咐就地扎营。明天直接穿城离开,不在城内驿馆停留。

    益州府的官员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

    战争的痛楚随着时间渐淡,益州城的锦业再一次重振。十月初九,节度使亲至锦里,官衙出钱,搭起了斗锦台。

    劫后余生的织锦大户们满脸感慨,相互见礼寒喧。经历过浩劫,失去了大量的优秀匠人织工与传人。今天的斗锦意义非同一般。

    锦里内外,斗锦台前,人山人海。

    杨静渊带着季英英进了杨家的专属包间。杨大太太高兴地握了季英英的手,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季英英心知肚明,杨家那年研制出的浣花锦正好借今年斗锦亮相人前。

    言谈间一声锣响,节度使亲自宣布斗锦开始。

    看了眼与两位兄长笑谈的杨静渊,季英英扶着杨石氏走到了窗前。

    “葛六月亲织石榴多子锦!”

    葛六月?季英英想起被掳南诏,在太和城外遇到的********。忍不住探出身子去看。斗锦台上,一个十四岁的娇小女子亲手执着锦画。

    季英英眼睛微湿。葛家被掳走一个六月,又有了新的六月织娘,传承未断。不知南诏的葛六月知晓,是否会多一丝安慰?

    怔忡间,一角黑裳映入眼帘。温暖的阳光照在黑衣上,泛起珍珠般的光泽。熟悉的锦衣让她侧目望去。

    人群中,黑衣人戴着顶帷帽,靠着柱子站着。

    时间在一刻停滞。

    薄薄的面纱挡住了晟丰泽贪婪专注的视线。他看着她倚在窗户旁,穿着件杏色的春衫,高高挽着牡丹髻,鬓旁一枚凤钗垂下细细的金丝,被风吹动,在面颊旁闪闪发光。她胖了些,瘦削的脸丰润不少,像一只饱满的蜜桃。

    他看懂了她的眼神。她坐上软轿离开驿馆时,轿帘放下的瞬间,她说:“王爷,再见。”

    她和他约定,永不再见。

    可是他不舍得,乔装改扮,也想再见她一眼。

    “杨家浣花新锦!”

    台上喊出了杨家新锦。四季花成锦,如锦落江中,灿烂华美。

    “杨家又织新锦了!”

    “浣花锦,这名字好美!”

    她家住在浣花溪。他第一次看到她时,她分外狼狈。他救了她,从此输了自己的心。晟丰泽在人们的惊呼中转身,留给她一个背影。

    杨静山已登上斗锦台。杨静渊笑着走到季英英身旁,在她耳边说道:“大哥说这名字因你而起。英英,你真厉害!”

    季英英蓦然回神,正瞥见大少奶奶的目光,瞪了杨静渊一眼道:“我只是帮大哥配了几种丝线。我又不会织锦。都是大哥二哥琢磨出来的。”

    大少奶奶的眼神变得柔和,转头专注地望着台上。

    四幅浣花锦亮相台前,惊呼声接连不断。

    季英英忍不住偷眼再看过去,柱子下戴帷帽的黑衣男子已经消失不见。

    新锦王毫无悬念重归杨家。节度使在散花楼再办散花宴。

    不是中秋元宵,为了庆祝益州城再办斗锦赛,官府在楼下放了烟花。

    杨静渊揽着季英英的肩站在湖畔观望,黑夜里绽开的烟花绚烂如梦。他突然笑着抬起手臂,指着那湖被烟花染得缤纷的水笑道:“那年元宵灯节,我站在这里,看着你和晟丰泽站在船上,气得想一箭射死他。”

    季英英心神一颤。

    杨静渊低下头,捧起了她的脸,轻轻落下一吻:“现在我很感谢他。谢谢他护着你,回到我身边。”

    季英英伸手抱着他的腰,像是也说给自己听:“我们约好的,永远不分开。”

    只是她心里永远有一个角落,藏着那一袭黑裳转身的背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