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回师大唐的安西军,二合一章。 (第3/3页)
浴血百战,遍体鳞伤。
没有奖赏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受此屈辱?
群情激愤下,老将刘文喜取出李嗣业所留陌刀和精血。
晋入真武八重,手持陌刀配合安西军阵,将李怀光诛杀!
并将其头颅送回长安,要皇帝给安西一个公道。
但此举彻底激怒了杨炎,他联合百官,将泾原安西军划入叛军之列,举大军讨伐。
更是出动数名真武巅峰强者,强闯安西军营,将刘文喜斩首。
李嗣业所留陌刀,也被其一并夺去,从此下落不明。
他们于军中遍寻精血而不得,又斩杀数名安西老将威胁,仍旧未能寻到。
至此,安西将士们才明白,杨炎为何要针对自己。
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能助人直入真武高重的精血,和传说是天外陨铁的李嗣业陌刀。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是他们能猜到的了。
总之,自此后,泾原节度使频繁更换,安西士卒也与朝廷越发离心离德。
再也不复往日忠诚。
如此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中,大唐藩镇叛乱愈演愈烈。
尤其是黄河下游,更是遍地草头王。
朝廷多次派兵征缴,却屡屡失利。
艰难之际,圣明的德宗皇帝,再次想起了所向披靡的安西军。
一纸诏书,命其协助其余军队平定襄城藩镇。
安西将士们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身在大唐,若是不想再被人围剿,也只有低头认命。
于是,在时任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下,一万安西士卒,奔赴长安,等待与大军汇合。
当时天气寒冷,路途中又连降大雨。
一路泥泞奔波的安西士卒,好不容易赶到长安城下。
正是饥寒交迫。
哪想到朝廷不仅未修筑住所,就连一口热汤都未准备…
仅是命京兆尹送来些冰冷的粗糠野菜。
本就对朝廷心怀不满的安西士卒,由此更是大怒!
“我们离开父母妻儿,要与敌人死战,如今饥寒交迫,连一口饱饭都没有,如何能以草命对抗白刃!”
“皇帝老儿如此看轻我等,又为何召我等来此!莫非便是为了羞辱我们!”
于是,环顾数朝历史,最为荒唐的一幕发生了。
因为一顿饭,发生了一场举世皆惊的叛乱。
盛怒下的安西士卒,直接结阵攻打兵力空虚的长安,再展安西锋芒。
长安一战即下!
登基不久,还未成玄武的德宗皇帝仓皇出逃至奉天,还被藩镇叛军包围月余。
自此,本就艰难维持的皇室威严彻底扫地。
这中间还发生了不少故事,包括朱泚称帝,段秀实持白玉笏板击打朱泚。
而以上种种,纵观整个事件,还不是最离谱和让人愤怒的。
真正让秦远和张牧怒不可遏的, 是朝廷的应对之策。
出逃在外的唐德宗,曾请求自己亦敌亦友的邻邦吐蕃,派军平叛。
吐蕃则提出以径、灵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为出兵条件。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唐德宗竟然答应了!
还下令安西四镇、北庭将士借吐蕃道路各自还乡,不得相抗。
好在最后吐蕃并未如约出兵,而德宗的命令也由于交通不便,没有传入安西四镇和北庭。
否则今日还真不知会是如何结果。
至于杨炎想要获得精血的目的,在这封卷宗中,也有明确的解释。
杨炎虽为百官之首,但是所作所为,更偏向文官。
而文官集团,武道修为处于弱势,虽然有皇帝庇护,但是当时的皇帝还未成玄武。
所以武将集团并不十分听从其命令。
杨炎为了打破这种局面,煞费苦心,不知从何处得知李嗣业精血消息。
为了得到精血,其故意对安西士卒百般刁难。
后来杨炎身死,文官集团则继续其未竟之事。
就连长安门前的冷遇,都是他们有意为之。
可惜,他们太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对上安西军可谓是一触即溃。
只落了个随皇帝仓皇逃窜的结局。
但是最后,在大军围剿下,长安城中的安西士卒,最终还是损失惨重。
就连李嗣业所留精血,也被全数抢走。
安西军中老将,尽数被杀。
余下士卒,则被充入神策军。
大唐境内的安西军,至此彻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