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五十七节 (第2/3页)
然不同凡响。若不是,陈到的后代出了陈寿这样一个无耻文人,估计陈到的名声应该与赵云比肩。
陈寿作三国志时,出于民族文化的习惯讳谈自己的父母,而其他作传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包括罗贯中都鄙薄陈寿的为人,干脆把陈到这个人忽略了,由此这个在三国时代响亮一时的名将竟被历史的烟云所掩盖。
赵云杀入敌阵,左冲右挡,当者披靡,不一会儿,找见了左躲右藏的纪灵,随即跃马扬威,一路杀奔而去。
纪灵本打算再躲,但看到来将竟是个不大的青年,随即勇气百倍地冲向赵云。似乎这成了他在这世界上最后的一点勇气,交马只一合,赵云刺纪灵于马下。
纪灵一死,袁军的攻击彻底崩溃,众多士兵扭头奔向城门,赵云、陈到也不拦阻,遥遥尾随着他们。城头上,袁术见此情景不敢开城门,迫不得已,众多袁兵在袁术的目视下伏地请降。
是役,袁术兵阵亡四千余人,受伤一万一千余人,投降三万余人,仅少数不愿降也无法回城的士兵逃散。
纪灵私心作祟,他出城时,集合的全是城内精兵,袁术总计二十万大军,多数是强制农夫入伍编练组成,纪灵把城内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搜罗一空,除了袁术身边一万名伪羽林军外,现在,城内守城的几乎都是些老弱残兵,以及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
在刘备的威胁下,袁术只知道大肆搜罗农夫参军,扩大军队,田间的耕作基本荒废,城内,余粮不多。刘备获得降兵之后,立刻把他们编入队伍,将四门严严堵死,此后,寿春城已成为一座虚弱之极的饥饿之城。
战后,刘备在营中获得陈登传来的信息,陶谦已病逝,徐州群臣共举他为徐州之主。陈登在信中明确表态:讨逆之事事关重大,他绝不敢半途而废,回军接任徐州之主,不破义城誓不还。
陈登的表态,让刘备彻底放心北路战局的进展,轻松的说:“公瑾,这里就交给你,待我回军击破合肥之地后,我们先稳定九江郡南部,再攻取阳泉,彻底平定九江之地,剩下寿春孤城一座,我让袁术好好过足称孤道寡的瘾。”
寿春城交给周瑜这样一个奇袭王,刘备很放心,即使他在城下统领的基本上是袁术降兵,也只有他坑袁术的份,袁术想占他的便宜,休想。
刘备转头叮嘱鲁肃:“等我一走,你立刻带一旅骑兵巡视寿春乡间,招呼我们在六安的官员,在此地建立乡间政权,迁移六安无地百姓,以寿春为中心,开始屯殖。还有,在寿春周围,给那些袁术降兵留下一片土地,告诉他们,打完这一仗后,依据功勋封赏田亩。”
刘备说完,催马引队而去,不一会儿,又折回来,嘱咐鲁肃说:“子敬,这个季节,种粮食赶不上茬了,招呼他们种草,搞养殖业,去庐江以及其他郡搜罗家蓄、家禽。我再给你写一道手谕,让公牛部族、天马部族、白羊部族分送一些牛、马、羊群来这里,告诉各部族,这笔钱我来出。南方本是水草丰美,然而畜牧业不发达,让这些百姓以出售养殖物换粮,如此,这个冬天就容易熬过去了。”
此话一出,即使是一项偏向孙氏政权的周瑜也颇为感动,六安本是周瑜故乡,见到故乡蒸蒸日上,又亲自感受到刘备体恤百姓,周瑜感动得差点落泪,与鲁肃齐声道:“主公放心,寿春城已向一只熟透的桃子,主公什么时候要寿春城,瑜等一定亲自把它摘下,呈献给主公品尝。”
刘备勒住马缰,眺望寿春城,长叹:“持久围城不下,只苦了城中百姓。”
周瑜拱手:“臣有一计,我们营内降卒甚多,可让降卒召唤城头守兵,越城投降。天长日久,袁术兵力不够,必然要寻思投降,如此,可让城内百姓减少苦难。”
刘备点头赞赏:“计策不错,不过称呼不对。公瑾,我不是孙权,我是汉臣,对我不必自称臣下。”
合肥城到寿春、义成的三角地带,恰好是一览无余的冲积平原,本来张勋接到刘备进击寿春的消息后,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