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走向统一 第四十四节 (第2/3页)
’、‘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亚圣’所言,时代变迁现在轮到我们来完善儒学的第三步,破而后立,建立真儒学说。
那么什么是真儒呢?有汉以前,我们经过了多次朝代变迁,每次朝代变迁,都是在开始时兴盛,随后走向没落,按照‘五德始终’说这又轮到了另一次朝代变迁。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来思考这朝代的变迁,吏治的败坏不必非通过换一个皇帝来解决,我们是不是可以试验一下,不换皇帝换政体。
这次,你们前往洛阳建立刑部,就是一次政体改革的尝试。地方官员会写几句酸诗,就可以刑律、司法、军队一把抓,如此一来,地方监察权力的缺失,最终导致吏治**。而你们去建立独立于地方政权之外的司法体制,就是将监察权收归中央,就是在吏治的延续中,另外增加一个制衡体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永远,地方的内政、军事、司法各自独立是我们对内政改革的一种试验,具体对于思想性的总结与探讨,还希望你们边做边思索,希望你们总结出一套新的理论。
记住,打破枷锁,追求自由,冲破禁锢,无视壁垒是夫子本意,诸位大胆的往前走吧,我期待着这个园林,第三座雕像由你们中诞生。”
刘备张开双臂,仰望上苍,大声呼吁:“大时代到临了,‘至圣先师’所著的一部书需要人十余年的努力才能誊抄完毕。如今,一部十余万字的书,印刷机开动数小时,就可以印出上千册,这是个知识快速普及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圣人,打破枷锁,追求自由,冲破禁锢,无视壁垒,努力吧。”
刘备情绪激动的结束了演说,台下一片寂静,众人在震撼中回味着那番话语,直到刘备走下台后,尚未及做出反应。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甚至连反对的声音都听不到,这次演说真失败。”刘备郁闷的冲沮绶嘟囔着。
沮绶满脸郑重,答:“凡人对震撼灵魂的声音是需要一段时间沉淀的,主公这番话撼动了我的灵魂,我至今尚在回味——迅雷之下,怎及掩耳?主公所言,不是出自于人口,而是雷声,我的耳朵现在听不到别的声音。”
刘备闷闷不乐的解嘲道:“子正,虽然我俩很熟,可你这样说,我也会不好意思的。”
沮绶哑然失笑,掉转话题问:“主公,我马上就要卸任,新军师尚未任命,依你看,谁可胜任?荀彧?鲁肃?张昭?陈群?周瑜?”
刘备掰着指头一个个盘点着人选,说:“荀彧资历尚浅;陈群嘛,内政是个好手,军事嘛尚有欠缺;周瑜作战爱行险;张昭文人也;鲁肃嘛,稍稍可以。子正、符皓(田丰)都是具备全局观念的人。田畴做事精细,注意小节;徐庶计多,但冒失。二公一退,我需要一个具备全局观念的人,所以首选鲁肃,次者荀彧、周瑜。
这样吧,倭国攻伐尚需一人主持大局,你与田丰出一个任选去倭国,另一个人嘛暂时代理军师之职,把新手培养一下,年底再退,如何?”
沮绶沉吟片刻,断然道:“既如此,主公速遣人去西河,招田丰去韩国主持军政,我愿暂留职务,替主公主持青州防务。”
刘备连连点头,不等他开口,沮绶补充道:“看来主公打算亲自主持倭国攻伐,曹孟德获得我四郡财税,快则一年就可以恢复过来,主公的倭国攻伐必须以快打快,今年必须结束。”
刘备侧耳倾听草间的虫鸣声,专注的忘了周围一切,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正是因为担心曹孟德,我才不愿抽调青、冀、并前线的士兵,刘浑在九州做了多年的筹备,只要出云兵马在海滩上站住脚,我们剩下的任务就是建立当地政权了,以我出云兵马的强大,这场战斗没有悬念,关键是如何亡他的族,灭他的种,其中奥妙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