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七十一节 中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七十一节 中计 (第3/3页)

随着车身的晃动摇头晃脑考虑着:“刘备进入并州后,突然杳无音信。不知道他俩还要在邺成待多久。”

    不过,这个刘备看起来真不负好吃懒做之名。青州自龚景开始,实行分权制度,文官管理内政,法官管理刑讯,军官管理治安和军事,元老院管理官员监察。这套制度实行以后,虽然刘备自去年起就没好好待在广饶,只顾东征西讨,政事上完全做了甩手大掌柜,现在更是音讯皆无,然而,青州政府的运转却丝毫未受影响,

    “看来,这个绝无仅有的懒人,设立的这一套政权体制,还真不是一无是处”,荀彧心里很明白刘备的本事,但多日养成的习惯,让他不由自主地在话语间带上了责难的语气。

    近日,刘备行踪没有消息,在高层引起了短暂的慌乱,随后,迅速地被沮绶、田丰压下——“主公不在青州,少主(刘封)尚在,主母尚在,慌什么?况且,主公率200骑就敢挑战鲜卑,如今率一万骑西行,至不济也可脱围而出。再说,主公走时早有定计,尔等如此慌乱,难道想效仿平原百姓,做两年弃民吗?”

    沮绶、田丰这番话,彻底打消了高层官员的慌乱。高层官员稳定住了,下层官员不知具体情况,整个官员体系照常运转,此刻已入青州势力范围,荀彧从路边田陌中的百姓身上,看不到丝毫异态。

    “懒人自有懒人福啊”,荀彧感慨道。以前的官员日日辛劳,审案、管理户籍卷宗、征收财税、整顿军备,等等,然而,吏治却逐渐**。刘备放手于民,啥事不管,官员事少却吏治清明。无为之道,或许真是治国良方。

    路边,林木的掩映下,一座小院逐渐显露出来。一个老汉正坐在路边的躺椅上,懒洋洋地晒着秋末的太阳。“上行下效,青州懒人多啊”,荀彧努了努嘴,说:“歇息一会吧。”

    一名考生跑近老汉身边,问:“兀那老汉,螺沃城距此多远?”

    那老汉不悦地瞪了考生一眼,懒洋洋地一指不远处的路标,一言不发。

    那考生怒火上涌,正准备发作,目光却停留在老汉翻动衣襟的右手上——六等勋爵徽章,这老汉竟是个六等勋爵。

    勋爵爵位共分九等,没有继承权。六等至九等勋爵位,是赏赐功臣之父的。这老汉有六等勋爵爵位,他的儿子功勋一定不简单,可不是轻易能得罪之人。

    这名考生立刻双足并拢,敬礼致敬:“爵爷,请问,我们是否可以在此歇脚。”

    老汉点点头,一指他路边的房屋,正准备说话,荀彧的马车正好缓缓地走近他身边。老汉不及回答,闪电般跳了起来,仔细打量荀彧一眼,又懒洋洋地到在椅子上:“屋内东西齐全,需要什么,自己去取。”

    荀彧莫名其妙,正在疑惑间,老汉又闪电般跳起来,向队尾护送考生的一名军官施礼致敬,恭敬地说:“爵爷请入内,老规矩了,你自己照办吧。”

    荀彧眼珠转了转,看了看那军官和老汉,立刻明白了老汉前踞后恭的原因。原来,自己虽然任职高官,却没有爵位。那军官虽然官小,爵位却高过老汉,见到这情景,老汉自然恭敬起来,不过,他是对那军官恭敬。

    那名军官点点头,转身对考生说:“各位,这类路边小店都是农夫农闲时,挣取闲钱的歇息店,没有店伙伺候,需要什么自己入内去取。门后,有表明各类东西价格的表单,拿了什么东西,自己把钱搁到桌上。需要找零的,问这位老爵爷。记住,青州律法严苛,各位都是大有前途之人,勿因小过而失去了前途。”

    考生纷纷答应着,走近店堂。荀彧也下了车马,走近小店。门口,一块石碑吸引了他的目光:“从今日起,在这座城中,各族各人,贵贱相等!高官厚禄,因其功而受赏,不得传诸于子孙;士农工商,量其才而录用,不使埋没于草莽;羌戎胡氐各族,互视当如兄弟姐妹,不得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语;东南西北中诸民,彼此应为亲朋好友,不得有家族门阀地域方位之私;上位者必得奖罚分明,不可因人而异。”

    “咦,这是什么东西?为何立在此处?”荀彧指着石碑探问,想了想,又加上了一个称呼:“老爵爷,你能告诉我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