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七十一节 中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七十一节 中计 (第1/3页)

    清晨,汾水河上薄雾蒸腾,数万匈奴兵驱马前奔,发出“哟呼、哟呼”的召唤声,无数马刀高高举起,指向阴沉沉的苍天,那一刻,青州兵似乎被这惊天动地的气势压倒,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匈奴兵顺利地攻入刘备的营寨。

    寨内无人,到处是宰杀的战马尸骸,造船废弃的锯末刨花胡乱堆砌着,遗弃的帐篷边上,断裂的马鞍扔的东一个西一个。刘备逃的慌乱,早餐的炊火刚刚架起,甚至未及熄灭就逃离了营寨。

    匈奴兵呆了一下,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欢呼,纷纷奔向了青州兵遗弃的帐篷,开始相互抢夺。

    这东西正是草原部族的宝贝,它用厚厚的粗布制成,面上刷了一层桐油,防潮防雨,大帐篷刚好住下一家人,迁徙、宿营全用的上。

    后队的匈奴兵不甘心毫无所获,争先恐后地涌入营寨,分拣着战马尸骸和断裂的马鞍,没人注意到,废弃的锯末刨花开始冒出青烟。

    “轰”,锯末由冒青烟到开始燃.烧,有心的匈奴人开始拨打火堆,意图救火。

    “轰隆”,拨开锯末表面,露出下.面堆放的火油罐,被油浸透的锯末顿时冒出汹汹大火,初始,火点尚是一个两个,不久,火势连成一片,高温使得匈奴兵抢夺到手的营帐也开始燃烧,黄烟缭绕,熏得匈奴兵涕泪交加,不能喘息。

    黄烟升起,直冲天际,远远的,在汾水河的.木船上,刘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管匈奴兵此刻是否察觉势头不对,火势已超出了匈奴兵的控制能力。

    “不要渡河,顺水向下游前进,在汾水下游的洪洞.登陆。”刘备命令道。

    营寨方向传来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河水泛起一阵阵波涛,声响盖住了刘备的最后一句话,只见刘备嘴唇在动,却听不到半点声音。

    “匈奴兵完了”,木船上,士兵们默默相对,达成了共识。

    刘备来西河,就是放火来的,邺城攻城战剩下来的.所有火油罐,都被随军携带。绵山上浅浅地放了一把火,几天的营寨攻防战,火油罐无用武之地,许多士兵都以为刘备改了性格,剩下的火油罐将原封不动地带回邺城。没想到,撤离时刘备把所有的火油罐都用锯末掩盖。

    锯末,有一点火星就可以在尘土.掩埋下默默燃烧,一旦翻动出来,见了空气就会燃烧剧烈,冒出明火。营寨内的炊火,掩盖了锯末冒出的细烟。等到火油罐内的黄烟升起,离苦味酸的爆燃也不远了。

    “轰隆轰隆”,连续不端的响声中,刘备顺河而下。薄雾渐渐消散,匈奴左部尚未出现,不过,此刻他们出现与否已经无关紧要了。

    史籍记载:武帝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诅汉军’,当时称为“诅”或“蛊”,实际就是染上草原所特有、汉地所没有的病毒的带疫马匹。汉军饮用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军中瘟疫大发。显然,这些牛羊是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的“生化武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见诸记载的第一代生化武器。

    汉武帝时代的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后,年仅二十四岁就病死了。这位年轻将领一向体魄壮健,剽勇过人。远征归来后,突患暴病而夭折。现在看来,很可能与匈奴的“生物战”有关。

    匈奴胡巫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为“伤寒”,这是人类历史上见诸记载的第一代生化武器。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武帝后期开始直到三国、魏晋的二百余年间,这种流行恶疫每隔10至20年反复发作,绵延不断。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医学上,均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变化。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张角三兄弟趁民间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徒党诡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事焚烧官府,劫掠州邑,旬月之间,天下响应。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

    按照史籍,四年后,也就是公元195年,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暴发,不到十年时间,造成中原大地人口超过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