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民族问题的书评(6月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关于民族问题的书评(6月上) (第3/3页)

如果犯规,斑竹就砍了) 子铧

    □ 很同意银河英雄兄的大部分观点,中国的经典哲学在东周时期达到繁荣,兵、法、儒、墨、道等等并荣,这些经典哲学可以统称为汉学,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是汉学,而不单单只是儒学。这些经典哲学在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岁月相互影响互补长短。中国人是务实的,而非象印度人那样好想象,因而当某一经典哲学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时,就会被推崇,由于统一稳定时期多余分裂时期,而儒学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就被尊崇的时间多一点,但中国也没到全部独尊儒家的地步。 子铧

    □ [精华]子铧兄,你是个爱国人士,但评论别用论文好吗?你很崇拜《五千年的民族精神 》(网址是:游戏人的家中三国虚拟社区文化阁2003年发表的作品)这篇文章是吗?我看你的理论大多出自此文,因为我们宿舍的人曾为此文进行过大讨论,认为从这篇文章无法判断,它是在夸我们民族精神,还是在贬我们民族精神。而且我们认为,汉民族常常自诩的不断同化征服者的历史,正说明了这种民族文化的腐蚀性,连草原强悍的民族接触后,也变得四肢疲软无法战斗。我们要想真正再次崛起,必须重新审视这种文化。当然阵痛是难免的。 在水一方03

    □ 族,自上古流传至今,历经多少灾难,又有多少民族灰飞湮灭在那无声的杀伐中,是什么支撑我们走下来?是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而不是对那个皇帝的效忠。国可破,家可亡,族不能灭。国可重建,家可再筑,但被灭族就永世不得翻身,这样的情况下你能说去学日本?就为了二战他战败,那切腹自杀的武士道? 武疯子

    □ 那这思想又靠谁来传承?没有万世的江山,就象没有不死的帝王一样?只有文化融入民族血液中才可能永远流传,儒家的礼仪、法家的帝王之术、兵家的战略策划、道家的处世为人之道不知作者可有看过,还不论那消失了的墨、名、阴阳诸家。单纯的技术强国,发展起来的只会是象恐龙一样庞大的帝国,迎接它的也只有那没有天敌而走向毁灭的结果!人类不可能没有敌人,也需要敌人,就是那日本的田中把庞大的中国作为挑战的对象,才有了日本今天的繁荣,我希望作者能更严谨一些,这说的不是童话故事,看的不只是一个人! 武疯子

    □ 同意疯子的话!无不死的帝王,思想长存!一个民族成其为民族就是因为他一脉相承的文化和思想。遥想当年!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湮灭了多少优秀的文化!科技只是强国之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才是立国之本! dracon

    □ [精华]西方文明重智,所以成就了民主和科技发展。中国文明重情,所以是礼义之邦,但也造成了裙带关系复杂。没有物质基础,那有强大的文化和思想,那有强大的国力和民族传承,思想和精神只不过是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们还是看作者如何安排之后的情节吧。 在水一方03

    □ [精华]的确是本好书,写的很有味道,行文不急不徐,情节生动。在这里就说说里面的一些小缺点,也让大家有个共同进步。1,好象在思想上太过民族主义了,尤其是不该杀那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最大优点在于同化其它民族,是从根本上消灭异族,比屠杀强多了,当然了,我是不反对将日本人杀光的。2,不要总是提起自己玩过3国这个游戏,这样就失去了文章的严肃性。3,创立宗教,太可笑,不说其严谨的思想体系,就单论创教者的安排也难哦。 深海迷情

    □ [精华]我不敢苟同在水一方03兄的论调,中国的科技的发展之所以在后来停滞、甚么倒退,不是说中国人不重视智,而是在文化中西方是以个人为中心,中国是以集体为中心,这是文化方面的。文化、科技的进步要以社会的稳定为基础,而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心说实话就集中在皇帝或者是掌权者的那个人身上。‘兴不过五代’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社会原因。还有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后期儒家思想中糟粕部分的泛滥,这些都是原因! 杀手之星

    □ 对于第二章十二节的新问题提出一些疑问:主角一边宣扬民主、平等、自由,一边却在保障自己的特权利益。描述了改革礼仪,这些都是做的表面工作,这对解决百姓的民生又有多少关系?而且礼仪特别是朝礼在宋朝才被发展到及至,在东汉哪里有许多繁文缛节?东汉的军礼是早就有了的。“尧舜以当官为苦,所以三让其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就没有政治斗争?尧嫁娥皇、女英于舜又做何解释?平等观念不是说出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是受经济条件限制的,是通过斗争得来的,主角说的太容易了。 子铧

    □ 特权法案中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新到流民没有被选举权”,管宁、邴原、王烈之流算不算流民要不要遵守法?还有“要按每50户为一单位进行军事化管理”这是在变相歧视,凭什么应该军事化管理,流民中的人才怎么招揽?法案中的贵族制度和东汉的豪门宗族制度有何区别?甚至落后,“大贵族拥有属地,但不得向属地居民征税,征税权属于国家,不过大贵族拥有属地的行政权,司法权,可以任命属地的高级行政官员,高级司法官员。”对国家的稳定有何好处?这是国家制度的倒退。谁来监督这些贵族? 子铧

    □ 贵族官员相互勾结怎么解决?在东汉末年封建割据的时代,我看不出这个法案在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之下有何先进性?又是选举、又是科举、又是贵族特权,行政、选官何其混乱?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连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都没有出现,有何基础来谈商业?如何保证出云城的安全?当务之急是发展农工促成商业发展的成熟条件,不要去纠缠于政治改革,落于下乘,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在全书也没看到多少商业内容,书名不如变为“共和三国”或者“殖民三国”更来的贴切。 子铧

    □ 贵族制度相比于科举制度是一种倒退,和两汉的豪门宗族制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落后。下放行政、司法权这种制度如何能保证国家的正常税收制度?如何能保证国家不分裂?欧洲就是因为这种贵族制度的存在而造成欧洲一直不能统一的局面。你把分属于三个时代不同社会结构下的贵族、科举、选举制度同时置于你的制度体系,不知道如何能够有效的运转?我强烈的表示质疑。就事论是,对作者没有讽刺。 子铧

    □ 日本有什么好的应将注意力放在国内当时日本农业落后资源稀少还分为不少国家就算攻下来也没有什么好处在说三国时国内的土地还有很多没人恳搞什么扩张就算打下了以当时的通信和交通殖民地也无法控制就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说当初虎门事变英国也是一年后才反应过来的三国时殖民地发生叛乱国内要反应过来也要好几年恐怕人家早已成功拉国家的大小不是想大就能大的 tasd

    □ 自古以来通过战争来侵略扩张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基本上都是一种防御政策;先是强固稳定自己,通过文化传播的手段来和周围邻国相处,军事是作为一种威慑态势,迫不得已才会动用的手段。中国对外的国策奉行的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中国强盛时期这一方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角既然知道“战争对军人而言,是死生之地,对国家民族而言,是存亡之道。”的道理,还要轻起战端,不知主角怎样做到知行合一的? 子铧

    □ 要想有大量殖民地军队最起码有大炮步枪和军舰无线电等装备这么庞大的科技就算有资料恐怕也不是几十年内所能掌握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tasd

    □ 请看盛唐时期,“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百国来朝,周边国家基本上都划入了唐的势力范围,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唐时达到了空前繁荣,中国从中获益良多,与中国交流的国家同样受益非浅。只有国家强盛了,自然就有足够的自信心,在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上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当然了“四夷”这个词现在看来有些沙文主义,不适合现在的文明社会,我们不提倡。通过战争侵略必然会遭到别国的抵抗,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就不是这样了?请不要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