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五十二节 虎惊 (第3/3页)
就可以出动机动兵力,破坏刘备的投石车,再退入城中坚守,与刘备相持,或可成功。”
曹操沉默不语,于禁苦笑着解释说:“枪兵方阵虽是最厚实的防御方阵,然而,这一方阵,却是脱胎于刘备与吕布在虎牢关大战时所摆出的阵势,刘备既然会排枪兵大阵,却又说‘他的师兄没有击不穿的阵势。’,那么枪兵大阵在雷骑面前,支持多久是很难说的事情。万一本阵崩溃,士卒逃散,我等谁能跑的过轻骑追逐的狼骑?”
帐中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曹操扫视众人目光落在一言未发的荀攸身上,心头一热,问:“公达,你的意见呢?公达,你总有惊喜给我,你有何策可解开当前谜局?”
荀攸低着头,伸出手掌在眼前凝视片刻,缓缓的回答:“志才兄,刚才有句话对我有所启发,此战,对于刘备来说,和局就是失败,既然我军独抗刘备力所不能及,那么我军就该寻求不战而战。”
不战而战,戏志才一听这个字眼,一拍大腿,激动的喊道:“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
曹操惊喜地站起身来,紧走几步,来到荀攸身边,拉着荀攸的手说:“公达,汝何以教我?”
荀攸轻轻挣脱了曹操的手,道:“刘备性格中有个弱点,若明公善加利用,则此战可以避免,我军将获得喘息机会,甚至,我军可以重提互市通商协议,向刘备讨要军械。”
曹操大喜若狂,“竟有此妙计?公达,快快说来。”
荀攸与戏志才相视一笑,意会在心。
荀攸解释说:“刘备常常自诩忠义,为人处世讲究信义,并以次招揽天下人心,去年,道路不靖,各州无法朝贡,刘备贡使自徐州,过荆州,绕路去长安朝贡,还迫使沿途的陶谦、刘表也向朝廷派出贡使。刘备既然以忠义自夸,我们就在这忠义上做文章。
明公可遣使告诉刘备,你将引军西进,再度讨伐董卓,刘备既负忠义之名,绝不敢攻击勤王之兵,否则,其往日忠义之名,全然败坏,在部下面前,刘备也全无信义,军心、民心顿失,此所谓不战而战。”
戏志才紧接着补充道:“接下来,有三步棋可走,上策为借口军械粮草不足,向刘备讨要,军械粮草到手后,我等可派一军进驻洛阳,董贼去后,洛阳空虚,我军既可不费军力屯田洛阳,又可获得刘备一批军械粮草,此乃上上之策;
中策为我军兵进冀州,借黄河之险,隔阻刘备,同时,参与争夺冀州。我军军力胜于袁绍,刘备若乘我军离开,并吞我军地盘,等到他稳定三郡后,我军已在冀州站稳脚跟,正好与他相持。若他不顾三郡,紧追我军不放,我军可跟袁绍合兵一处,共抗刘备、公孙瓒。这样无论胜败,刘备都不能顺利吞并三郡。
下策嘛,主公可示之以弱,相约刘备攻讨董卓,甚至可以尊奉刘备为主,以次借得喘息之机,广积钱粮,操练军士,以图与刘备再战。刘备行事,处处示人公正,只要主公肯暂且坐低服软,刘卑必不会煎熬过分。
此三策中主公任选一策,都可达到不战而战的效果。”
好啊,曹操快乐的想到,如此危局这两人竟能想到,这样以退为进的妙招,眼前这一团乱麻,竟有三种策略应对,具有了这样鬼神莫测之谋的人才,以至纵横天下,何愁天下不平?
“下策嘛,过于服软,刘备爵位不及我高,家世不如我厚,以一州之力逼我就范,我若服软,今后岂能再与他争个长短?我曹操如今占据三郡,假以时日,难道不能居于刘备之上吗?况且,此计过于依赖刘备的信义,万一生变,连退路都没有,我不选此计。”
帐内诸将纷纷附和,荀攸赞赏地说:“我也认为此计过险,故此,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采用。剩下两策中主公欲选何策?”
ps:支持新书〉《秘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