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四十二节 奇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四十二节 奇香 (第3/3页)

到极点就是香”,刘备掩饰说:“它的内脏含有未消化完全的灰色或褐色团块,这种团块在海水里浸泡100年,嗯,至少十几年吧,会变成绝世无双的香料,比麝香更加味道持久,另外,它是这世界上唯一的人类味道嗅引剂。传说中,它是龙吐出的唾液,所以称为龙涎香”。

    “这些典故载于何典”,徐庶问:“什么叫人类味道嗅引剂。”

    “这些典故嘛,出自我是泰山老人所授,在海外奇书中记载有,中原之地,不知是否有这个说法。”刘备看着忙碌的士兵,躲躲闪闪地回答:“味道嗅引剂这个词嘛——狗看过吗,扔一块骨头,它能够自很远的地方闻到肉味,跑来吃肉,这就是味道嗅引。而龙涎香是对人起作用的味道嗅引,它主要用于宫廷,女子用来固宠。用之民间,则是男子用来向女子求爱。”

    这含含糊糊的说法,让徐庶隐约明白了。说明白点,这就是人类的性引诱剂,可以让人类异性发qing。

    明白了其中的不可告人之秘,徐庶到有点不自在,遂走近鲸鱼尸体旁,注目观察士兵们的工作。

    龙涎香的价格昂贵,每克龙涎香等值于一吨黄金。据说,生产夏奈尔五号香水的著名的罗莎化牧品制造公司一年就要用掉大约20千克。不过,在把龙涎香加入香水之前,还需把龙涎香溶液装瓶放在摇架上,不断摇动一年半之久,以便龙涎香溶液能更均匀地混合。用化妆品制造商的话说,这段时间叫做溶液的熟化。这样漫长而繁琐的工序,更加重了龙涎香的价格。

    抹香鲸喜欢在热带或亚热带温暖的海域中活动,青州渔民以前出没于渤海,不容易见到巨鲸,故此,在连云港初见抹香鲸便觉得新奇。从此以后,既知道抹香鲸不是神物,又很值钱,估计,不久后渔民的船队将深入大海,以捕鲸为业,航行的越来越远。中国,也许能就此迎来一个海洋文化。

    是夜,刘备徘徊在海滩,看着整旅士兵点起火把,彻夜分割着抹香鲸。张飞徐庶熬不住倦意,以回房歇息,只有典韦陪伴在身边。

    鲸的脑蜡经过添加松香作为固定剂,已被制成蜡烛。这种蜡烛催情作用虽然小于龙涎香,然而其点燃后散发的淡淡香味,仍具备一定的催情作用,而西方烛光晚餐的习俗,源于鲸蜡。

    在西方文化中,烛光晚餐是个特定的词,并不是随便点一根蜡烛就算烛光晚餐,只有点燃鲸蜡做成的蜡烛,在其烛光下举行爱的晚餐,才算“烛光晚餐”。

    晚餐过后呢?当然是继续爱了……

    这种鲸蜡做成的蜡烛,刘备并不迫切需要。不过,作为贡品,抵偿青州税收,刘备倒是很乐意。只需神秘地渲染它的作用,宫妃们必然趋之若鹭,它的价格嘛,想不高也难。能够用两三根蜡烛抵偿青州全年的税赋——嘿嘿嘿,刘备一边畅想着,一边奸笑——美好生活,就此开始。

    天亮了,士兵们去出了鲸鱼肠胃内的褐色团块。刘备指点着士兵,把它浸泡在码头上一只盛满海水的废船中,等十年后,这些散发着恶臭的灰色团块,随着时光的流逝,就会慢慢地变成“灰色黄金”。

    想想看,一克龙涎香相当于一吨黄金,而一般死去的抹香鲸体内,留存的龙涎香原始结晶大约有100到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最大直径为165厘米的巨形物),只要你有足够的耐性,把它浸泡在海水里十年以上——当然,100年更好——那么,有什么比发现一个死鲸鱼更加暴利的?

    一名士兵急急忙忙得跑来,报告:“徐州牧陶谦与徐州主薄、大商人糜竺,以及下邳相笮融,已自厚丘城动身,即可到达连云。”

    刘备按耐不住好奇心,问:“陶徐州(徐州牧陶谦)随行车马,情况如何?”

    士兵回答:“车队内,随行者有很多光头之人,还有一辆彩车跟随。”

    彩车?糜小姐来了吗?

    光头之人,干什么的?

    ps:征集商业三国书评,优秀书评将被选入实体书,请各位书友踊跃发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