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群雄割据 第三十三节 吹捧 (第2/3页)
孔融来到城主府,才一进孔融借住的客房,孔融便连声呼唤侍从们拿酒上菜。等仆役们退下。陈琳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文举兄,我见青州百姓对玄德公异常恭敬,为何独文举公如此不客气。难道,你不怕刘玄德震怒吗?”
孔融抿了一口酒,傲然地解释道:“孔璋兄,看来,你是不了解青州,不了解刘玄德。也是,这几年青州借口剿匪,封闭了对外联系,只有青州人自己走出去经商,外人难得进入。所以,你们不了解青州,也是理所当然。”
陈琳挪了挪身子,问:“此话怎讲?”
孔融甩了甩长袖,答:“青州,是个等级最森严的地方,然而,也是等级最不限制的地方。说它等级最森严,是因为青州连百姓都分为几等,每个等级都规定了相应的礼节,相互致敬的方式。
然而,说它等级最不限制也可以,因为,今天的平民,明天也可能成为勋民,武士,也可能,直接成为罪民。这一切都是因为功民奖赏法与律法。若你遵守律法,在律法许可的范围内,你就可任意行事。比如:刑不及童子,童子之间相互争斗,那时小孩玩闹,旅法不干涉,家长也不能介入。
所以,前段时间,右军师沮授的儿子殴打了刘备的义子(刘浑),这事要是搁在别处,是个大不敬之罪,或许,要诛杀满门。然而在青州,双方家长却毫无芥蒂。小孩子玩闹而已,刘浑要是有本事,他再打回来。否则,他活该受欺。
至于说到刘玄德嘛,世人都说他疯狂,然而,他确是最宽容的人。曾有乐安郡豪强遣人行刺,但刘备却截杀刺客后,要求刑司依律处置***的豪强。高览将军你知道吗,嘿嘿,他被主公自袁车骑那里掳掠而来,常怀异心,然而,刘备却毫不介怀,分配一支骑军给他统领。”
孔融看着瞠目结舌的陈琳,继续解释说:“至于说到我与玄德的关系嘛,我与玄德治国理念不同,玄德掌控青州多年,除了我自愿交出的北海地方军权、税权,他的官吏没有一人踏入北海。这叫什么?他说:这叫双重真理。真理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应该容许每个人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
一丈布,用汉尺量是一丈,用出云尺量,是两米二。二米二和一丈,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说法,说不上谁对谁错。这就是真理的双重性。所以,我与玄德多年来并存与青州。
不过,从治国手段来看,我不如玄德多矣。自虎牢转战回来后,我已把北海交与玄德,我嘛,就做专职太守,无为而治。每日里,我可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吟诗做赋,往来交友。实在无聊,就来玄德府上,吃他的、喝他的、住他的。顺便和他老师卢公交谈一番。
我想,相较我吃喝的这点东西,我拿一个北海郡相抵,足矣。况且,我们还有危难之中,转战千里的情份。”
说完,孔融举起了杯子,邀请道:“孔璋兄,你尽管放开胸怀吃吧。刘备好吃,天下美食无出其右者,好不容易来他府上一次,你想吃什么,珍禽异兽,山珍海味,尽管说,我来安排。”
听到这里,陈琳放开心怀,举杯畅饮起来。孔融却仍保持三分清醒,等待着刘备的安排。
依孔融对刘备的了解,刘备绝不会在部族盟誓前与袁绍交涉的。等到部族盟誓后,青州就会有一大批生力军加盟,那时,刘备决不会给袁绍好脸。孔融的挺身而出,与其说要与陈琳恳谈,装疯卖傻,不如说帮刘备打岔。而在塔中,刘备正是明白了这点,才在双方言谈正欢时,悄然率人回避。
果然,不一会,简雍率人走进孔融客房,商请孔融搬迁。孔融醉醺醺,假痴不颠的回答:“此地甚安,让我搬家,休想。”
简雍缓声劝解说:“主公看到你在广饶尚未有套房子,特地为你安排了梨花街的房子,那房子毗邻张世平元老府邸,是张世平元老为主公建的别院。如今,街道两旁正是硕果累累的时候,你住进去就可以吃到砀山大梨了。”
孔融不满地说:“不去,让我和张世平那个商人住在一起,岂不是侮辱斯文。嗯,若是有可能,我倒想住在“国士楼”附近。每日无事可以安步当车,去楼里看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